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人下人——吴若离【完结】

时间:2025-02-18 14:51:19  作者:吴若离【完结】
  他的眉越皱越深,这事太古怪了。
  平心而论,她俩的身姿容貌,没法跟赵昽身边的人比,绝对够不上招人惦记。他一起头就瞧不上赵昽,没在他身上费多少心思,但至少看在眼里。赵昽在守孝前也没见动那两个过了明路的大丫鬟,不像个贪色的,因此他从没往这上头想。上回听到是赵昽在那晃悠,以为这人接连守孝心里不痛快,偷偷出来透气,便没放在心上。
  他松开手,下巴一扬,示意她回床上去,自己带着长凳往床边搬了两步,离得近一点,好叫她安心。
  她踢掉鞋,把腿收上去,跪坐好,等着他拿主意。
  “你的那些话,老爷听进去了。这事算大功一件,我还没为你讨赏,你仔细想想,要不要去大太太那边当差?”
  大太太瞧不上昽少爷,去了那边,兴许一辈子都碰不上这人,可是,那边有她不想见的大肖婆子和常满。原定是她趁这个机会,顺理成章地留在大老爷这边,清闲安定,还能彼此照应。可是,大老爷对侄子关爱有加,恐怕躲不开。
  都有利弊。
  在这多事之秋,还是安分些好,这是保身之道。
  因此她说:“先这么着,等主子安排。你帮我想想,他这是要做什么,有没有破解之法?我不想再卷入什么阴谋阳谋,只想踏踏实实过日子。”
  他点头,刚要说话,先听见外边有了动静。
  他朝她示意,她马上捂住脸,试图掩耳盗铃。
  他失笑,小声说:“你是跟着我打下手的人,去开门吧。”
  那就名正言顺了。
  她悟了,利索地爬下来穿好鞋,将换下来的袄子藏好,再把晾在木箱上的抹布揉成一团放在桌上。
  他拿出了册子在翻,长凳被推到了墙边。
  她见一切都妥了,端着小盆走到门边预备好。
  门外人踟躇了好一会才敲,对方敲门她立刻开门,像是凑巧在离开时撞上。
  “玉露姑娘。”
  玉露见到她,有一瞬的意外,随即浅笑道:“禾爷在不在?”
  “在的。”巧善将抱着的盆换到远离她的另一侧,接着说,“您请进来坐。”
  她回头将抹布拿了,顺手再擦一遍桌子,而后重新捡起盆,对他说:“禾爷,我先去洗个手,再去打热水。”
  他抬眼看她,点头,目送她往外走,及时叫住:“不要关门,屋里闷得慌。”
  “是。”
  至少要留两个炉子,炉子上要有热水,这是赵家的规矩。她出去转一圈,拎着铫子回来灌茶壶。
  像是已经说完了要紧的事,这会没人说话。他将茶盅翻过来,自己动手冲茶,第一杯给客人,第二杯放在她常坐的东边,第三杯留在中央没动。
  巧善想着是不是自己在这碍事,拎起铫子想退出去。他开口了:“留着吧,一会我烫个脚。”
  “是。”
  “还愣着干什么?”
  “哦。”
  她去拿木盆,他拿起了茶盅,玉露起身告辞。
  人走了,留下一阵香风。她送客回来,不停地抽动鼻子来回嗅。
  他冷眼看着,慢条斯理地脱鞋袜。
  这丫头不躲不避,仍在那充小蜜蜂,撞见他的目光,傻愣愣地问:“要不要我来脱?”
  他三两下将系带扯开把袜子甩掉,裸脚往盆里用力一踩。水溅了出来,她看在眼里,立马提醒:“你轻点儿。”
  他心口堵得慌,她还在那唠唠叨叨:“会不会顺着缝漏下去,打湿下边的床铺?”
  有了这个顾虑,她不追香气了,蹲下来擦地。
  他见不得她这样,没好气道:“管那么多干什么?下边住着做杂活的人,没床铺。”
  她不高兴了,嘟着嘴反驳:“那也不能,没有床铺有衣裳,还有人啊,打湿哪样都不行。大冷的天,要是没有炉子,老半天也干不了,多难受。”
  他冷哼一声,不肯认错。
  她不急着去搓洗抹布,蹲在他旁边,追着他问:“要是我住下边,睡得好好的,被人淋一头的水,你气不气?”
  他恼羞,故意反着答:“湿的是你,我气什么?”
  她急了,再问:“你真不管了?”
  “管什么管?去去去。”
  他不好好答,她就一直问,调子一次比一次哀怨,人靠得越来越近。他怕了,望着顶上的板,无奈一叹,“管,一定管到底,是我错了,我就不该洗脚。”
  她满意了,笑眯眯地安抚:“洗脚不是错,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回轻点就行。你先睡,我去洗袜子。”
  她取来干净的布巾放到他膝盖上,眼睛盯着他的脚,只等它们一离开就要端走洗脚水。
  “一天天大了,男女有别,往后这些事,你别……”
  她端起盆就走,还回头嫌他:“你说好多回了,真啰嗦。”
  “你……”
  她落下了抹布,又倒回来找它,反过来念叨:“我知道啊,我在外边又不这样。别老拿名声说事,我是个丫头,名声再好,也没人请我去做官。禾爷,我就想在这自在点。”
  禾爷被堵得哑口无言,说教不下去了,只想笑。
  这家伙,在他面前越来越放肆了。
第33章 风雨飘摇
  她将盆留在外边,带着湿袜子回来,将它们搭在离火盆不远的箱子上,不用人管也能炕干。她不舍得睡,在这船上又做不好针线,只能拿出来看看。
  他盘腿坐在床上,有意试探,拍拍身侧的床板,吆喝她:“过来,先前那话还没说完呢。”
  她果然不避讳,当即就坐了过来,坐下后先将手里的东西伸过去让他瞧。
  他又不会这玩意,给他看什么?
  她摸摸上边未完工的兔眼,有些遗憾地告诉他:“我只会描它,你是男人,戴这个不好。”
  “谁说不能戴,兔子就没有公的吗?”
  她噗嗤一笑,抚着绷子附和:“你说的有理。”
  “有空多养一养身子,扎这玩意做什么,费眼伤神。”
  靠这个挣钱的事,不敢说了。
  她乖乖地收到一旁,主动问:“上回你叫我不要信定亲的事,说的是玉露姑娘吗?她们说她是老太太身边的人,管着针线,很能干。”
  他别有深意地盯着她,含糊说:“既记着那话,怎么又来问?”
  她悄悄地摸向帕子,食指不老实,一下又一下地摸着那兔头。
  “随便问问。她的衣裳好看,绣工了得,等她有空了,没准愿意指点指点我。”
  他听出点意思来了,捏着她耳珠,嗔骂:“她算个什么玩意,用得着你去讨好她?”
  她缩回手,换到这边来推他,再顶嘴:“你这叫什么话?她是个好姑娘,生得好,又会办事。你说不是就成了,何必挖苦?你不想让我去找她,那你说说吧:她来找你做什么?”
  知道打探了,还算明白。
  他暗喜,故意反问:“你问这做什么?”
  “不是你说还有话没说完吗?你……怎么……”
  灯似乎暗淡了,她想起身去看看,可惜身子不听使唤,像是江里起了夜潮,脑袋开始晃荡,眼前的景象都动起来,还带重影。她用力眨眼,但无济于事,桌凳渐渐变得模糊,耳朵里嗡嗡作响。
  “去去去,贴这么近……”
  她莫名其妙靠到了他身上,他又喜又愁,想扶正她,摸上手才觉不对:胳膊软绵绵的,脖子也是,脑袋晃了小半圈,耷拉下去了。
  几声疾呼,没半点儿回应。
  他努力镇定,把人放平,赶紧摸脉。
  还好,还有脉,只是慢。
  他深吸一口气,把人抱起,冲过去将门打开,用脚勾来凳子卡住,再把人抱回来放下,翻箱倒柜找到鼻烟壶,用耳勺掏出料,点在她人中处。
  她的唇色脸色变化不大,但喘息比平常慢,比平常弱,应当是中了迷药。他又找出药油,抹在几处要紧的穴位上,挨个揉进去。
  万幸中的不是猛药,不多会,双睫便有了些动静,嘴也动了动。
  他连着唤她,她没回应,喃喃一阵,叫的是“小英”。
  他心中不快,起身走去门口。
  “家禾,快跑……危险……船要翻了……翻了……快,快,家禾!”
  这句清晰,且焦急,熨得他服服帖帖,又坐回来,接着揉。
  药用得够多了,他停手,用干净的尾指将鼻烟抹开,让味散出来更快。
  她贪婪地用力吸气,进的多,出的少。这可不好,连人带被抱去船尾转一圈,再带回来。他坐床上,把人圈在怀里,让她背靠自己坐稳。
  坐着比躺着好,她的喘息渐渐平缓,只是人还没清醒,不时喊“不好了”,“快救人”……
  操心个没完,唯独不顾自己。
  他有些恼,将她又放下,有意丢下不管,先办正事去。人一到门口就走不动道,懊恼一番,又倒回来,待到她平稳安静,再出去找人。
  家安把青杏叫来,一个在外边守着,一个在里边照看。里外都有了照应,家禾这才安心,匆匆去寻大老爷。
  玉容是老太太指派的人,这里一有事,是个人都会疑心她。她是个聪明人,想要做什么,手段不会这么糙。因此多半是有人暗中捣鬼,试图离间。
  他说了这些话,老爷收敛神色,点头称是,“依你看,这事该如何处置,眼下耽误不起……”
  “用的是迷药,不是毒药,显然那人不想闹大。这不要紧,老爷,要使绊子,多半会用连环计。我怀疑那信也有蹊跷,稳妥起见,我们再赶一赶,早到总比晚到好。这一路奔波,老爷也在吃苦,底下人不敢有怨言。”
  倘若日期有假,没赶上,还在半路闹出事,对嫡母不敬,那孝心就虚了。
  大老爷叹道:“不敢不敢,是不敢,不是不会。强权压迫,算不得真心。”
  “那就多赏赐,叫他们劳有所得。老爷,人太多了,事繁易拥堵,行进慢,不如分作几拨,咱们快马加鞭,先赶回去。”
  大老爷斟酌一番,点头道:“我倒有心日夜兼程,只是这……唉!”
  “走前把马带上了,养在丁字船上,随时能走。火把松油也有预备,小的走过两回,还算熟,知道哪些路如今还能走。”
  大老爷满意道:“好!那我们即刻出发,你去交代一声,我拿几件要紧的东西,这就能走。”
  “老爷,叫上五爷或七爷吧。”
  曾孙辈是该来一个,老三身子不好,老七年纪小,母亲又是个难缠的,不合适。大老爷很快拿定主意:“你去叫昽儿,别惊动旁人。”
  “是。”
  巧善睡了个长觉,等她醒来,天早就变了。
  天光大亮,船在江中前行,他已不知去向。家安管起了事,没人叫她去干活,青杏也不用去做饭,正在帮她收拾。
  “家安说隅中吃午饭,吃完就下船,改走陆路。叫我们早些预备好,一会跟在太太的马车后边走。头还晕不晕?不晕的话,我给你打水去,该擦擦脸了,鼻子下边黄黄的,像长了胡子。”
  欸?
  什么时候弄脏的?难道是半夜流了鼻涕,把他恶心到,吓跑了?
  脑袋昏昏沉沉,人稀里糊涂,她不好意思问,只能憋在心里,暗道:等他回来,务必要道歉。
  吃完饭,一人领六个馒头做干粮留着路上吃,收拾行囊匆匆下船,再上马车接着走,总算赶在二十八早间到了城门口。
  车厢大,人也多,没有凳,各自坐在箱子上。一车挤了十几个,无处可倚靠,人累得腰酸背痛,却难掩激动。一则终于能落地缓一缓,二则到了京城,能见大世面,说不定还有大的赏赐。有些人本家在这边,能一家团聚,更是大喜。
  城门高大,却不能随意出进,等了又等,竟得了个原路返回的消息。
  众人惊讶不已。
  说好的停灵二十八日,奔丧的子孙连家门都没进就得走,实在不寻常。
  没多会,又有消息传下来:车马原地等待,人下来,跪迎老国公灵柩先行。
  守城的官兵出来清道,这一行全贴边让路,排在最后的农人眼见进城无望,无奈之下,只能推着板车往回退。
  家安等人下马巡路,经过他们时,掏出银钱,挨个打发。这些人跪地感激,说了许多好话才散。
  这就要过年了,一天都不许多待,称得上刻薄。
  按品阶,该葬入金汤山,生前护国,死后守陵。公忠体国,皇恩世禄,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但宫中派人来吊唁,敷衍一番后传了圣上口谕:老人家病中常念归正邱首,遵他的意思办吧,京中亲友已祭拜过,不如早些回去,落叶归根。只轻飘飘一句,就将旧例撇开,让老国公再行千里,葬回老家去。
  这份“皇恩浩荡”,将赵家人的脸面打得啪啪作响。送葬的场面再大,也盖不住这其中的凄凉。
  车马家里就有,只是天寒地冻,有一段只能走水路。原定是三月化冻再返程,已和船家说定,这变数来得太快,毫无准备,得仓促找人借船。
  老太爷身边的人急得团团转,一顿乱忙活,事没办成。蒋家人能干,帮着借到了五艘客船,三艘现成的,到码头就能上,还有两艘夜里才能到。
  便是全到齐了,人挤人也站不下。焦头烂额之际,大老爷找朋友借到了商船,正好安放棺椁随葬,人也挤得下了,只是商船不同客船,免不了要受些罪。
  大老爷带头上商船,把客船让给长辈、女眷和病弱。大太太夫唱妇随,跟过来吃苦,嘱咐儿媳去那边照护儿子。她这样做,别人也不好指摘大房。五老爷在商船上冻了一天一夜,熬不住,偷偷换了船,钻到儿子的舱房里躲着。
  这些都是巧善从别人嘴里听来的,她也在商船上,头两天能听到闲言,再往后,什么消息都没了。
  这是商家拉货用的大福船,只一头有小舱,安置大夫和老婆子。丫头仆妇待的地方,连顶子都没有,也没有座,仍旧坐着各自的箱子。此时顾不上体面不体面,不冻死就是体面,管事的带头把厚衣裳翻出来,多裹几层。船上人挤人,谁也不敢抱怨,都在祈求千万别下雨雪。
  人一倒霉,怕什么来什么。
  到了夜半,先是大风,再是飘雨。船家赶紧用绳绑了油毡四角拴在桅杆上,这本是拿来覆盖货物的防雨布,做棚顶就不够了。苦了坐边缘的人,大风夹着雨丝往里飘,想躲也躲不了。
  有人憋不住,悄悄地哭,被人呵斥,怕受责罚,就说是为国公爷的离去伤心。
  风越刮越大,船不停飘荡,心再大也睡不着。
  隔壁就是被护在中央的主船,硕大的棺椁被黑夜提前埋葬,看着像座老坟,沉寂可怖。四周灵幡乱舞,船灯各自摇晃,它们为虎作伥,将夜的诡谲再放大。
  不知道是谁问了句“几时才能天亮,好难受”,才吐出就被风吹得支离破碎,只剩了呜呜鬼声。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