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瑾琪一时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心想,我一味苦恼于大学里有招人讨厌的程巧书,想不到还有我一个伙伴呀!这是老太爷都看出了我辛苦不易,要送我一份礼物!
握着钱瑞芝的手摇了几下,见她一双眼睛期盼似的望着自己,白瑾琪实在很想说点什么,然深深吸一口气,还是吐不出什么掷地有声的言辞,总觉得语言怎样都是很薄弱的,最后只说:“真好,真好,今天可不是咱们的告别会!”
之前跑出去的程巧书在上完冷菜后,果然又若无其事地回来了,仿佛只是去盥洗室补了补粉。她知道斗不赢白瑾琪,干脆低调行事,但凡提到白瑾琪的话,她都不接茬。
热热闹闹地吃完一顿饭,就此散席又觉得可惜,班长便提出再换个地方,“不如去游艺圆?里头有戏法有杂耍,还搭了戏台子,都不喜欢的,那还可以去湖里划划船!”
众人都赞成。白瑾琪也觉得这主意不坏,刚要应承一声,忽听有人敲了敲包厢大门,一个服务员探身进来问:“白瑾琪白小姐在不在呢?”
白瑾琪茫然地举了举手,那服务生便说:“大堂有找您的电话,劳驾来听一听吧。”
够奇怪的,谁会专程给自己挂电话来呢?知道自己在永福饭店的,那就只有家里人无疑了。不过她家里是很自由的风气,不拘姨娘还是两个姐姐,只要不是玩到三更半夜,对她的外出娱乐,都是不大限制的。
考学前期,二姐姐倒是对她看管得很严,要时刻知道她的动向,不过那也是被陈姨娘再三托付了补习学业的缘故,现在这个前提,已然是不存在了呀。
难道真是二姐姐不成?
白瑾琪漫无边际地边走边想,把电话的话筒接到手里时,对面竟传来陈芳藻的哭声。她显然已是六神无主了,哭诉着:“瑾琪,你快回来啊!你爸爸没了!他搭的飞机出事故了!”
陈芳藻的嗓音又尖又细,却像在白瑾琪的脑子里劈开一道惊雷一般,两耳嗡嗡直响,半天都回不过神来,一心只想着“假的!假的!”
也许她已下意识地说出了所想,电话那边呜呜哭了一阵,又说,“是真的,重庆防空局的局长亲自打来的电话,一箩筐的事情!你大姐姐已经在应付了,你快回来吧!”紧跟着又是连绵不断的哭声。
白瑾琪不知道自己是怎样挂断电话的,她喘着气,像从水里捞出来一般冷汗淋漓。刚想迈出一步,才发现脚下虚飘着,差点跌一跤。
她眨着眼睛,恍惚中觉得右眼皮又跳了一跳。
爸爸没有了......白瑾琪五雷轰顶。
第16章 我不能倒下,否则,这个……
距离那一通由重庆打来的电话已经过去四天,白公馆的空气里实在有一种万念俱灰的死气。
白瑾琪惶惶然的,只记得那天一回到家就被陈芳藻拽在身边哭了一通。出了这样大的事,想必谁也没有心思叫佣人摆饭,可是在晚饭时间下楼,还是在客厅见着了失了魂一般呆坐的白瑾璎,彼此面面相觑,便又生出一种深切的悲戚。
陈芳藻是恨不得叫每个人知道自己悲痛万分似的,当即又发作了一场,说是“哭天抢地”也不为过;白瑾璎的样子却是另一种极端,只默默地淌着眼泪,靠在沙发背上又沉又深地喘气。
白瑾琪心里那一阵害怕和混乱过去了,才终于回过味来似的,涌上悲伤的情绪,也跟着呜呜哭泣起来。
没有哭过的,恐怕就是白瑾瑜一个了。
自从接了那通电话开始,她俨然成了偌大一个白公馆的主心骨顶梁柱,成了扭到最紧的螺丝钉,她有数不清的事情要去处理。白齐盛本来是多么身居高位的人物,总要有一场体体面面的丧礼;为今后种种考量,他手上的房产资产,也有必要做一个清算汇总。
白瑾瑜没处可去,一楼的客厅里,大家都是哭在兴头上,实在不是适合办公的好去处,只好借用了父亲生前办公的书房。她坐在父亲曾经坐过的梨花木头的椅子上,实在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沉痛伤怀,那也只能不去管,拿着纸笔一条条地罗列事项。
先要有的就是寿材......啊,不对,白瑾瑜按着额头,突然想起电话里重庆防空局局长说的话。
一来是飞机坠机的事故,尸体损毁的程度是很严重的,二来还在夏天,那就更不便于遗体的保存,更何况由重庆到北京,总要花费几天时间。故此尽管深感悲痛,恐怕要将白齐盛的遗体在重庆先行火化,再以移交骨灰盒的形式来操办。
白瑾琪怔怔地望着那张纸出神,最终眼眶发红地将寿材划去,在那底下,又逐次列出丧礼要用的灯烛,白棚,酒席等事宜。
寿衣和黑纱是在知道丧讯后就立刻着手去预备的,也许明天一早就可以送来。等白瑾瑜终于放下笔后,窗户外头已经是漆黑一片了,再打开书房大门,也似乎听不见什么恸哭的动静。
白瑾瑜靠着房门,在这一片安静里做了几个呼吸,小声呼喊两声“虞妈”。她倒还没有睡,用手帕拭着眼角,从二楼书房边上的小客厅里走来了。
白瑾瑜宽慰她几句,道:“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实在不能倒下。眼下家里几乎没有能拿主意的人,光我一个人的力量,太过薄弱了,虞妈,我很需要你的帮忙。”又将方才写好的事项交给她,请她明天就去联系店家。
虞妈接过单子应了一声,刚要退下,又被白瑾瑜叫住,问:“瑾璎怎么样了?”
她叹了一口气说:“哭过好几回了,我看着实在是揪心,晚饭也没有怎么吃。不过很早就回房睡了,这倒是不坏的,想必精神上已是累坏了。”
“老三有自己的亲妈陪着,我不担心。但是瑾璎......”白瑾瑜沉吟了一会儿,还是说,“当初她母亲走的时候,她就受了很大的刺激,这一次又有爸爸的事,两厢联想之下,那伤心恐怕是成倍的。虞妈,你叮嘱底下的人一声,尽量别在她面前提爸爸从前怎样怎样,她要是睡不好,就在她睡前喝的温水里加一片......不,加半片安定剂。”
虞妈答应了一声,看着她一件事一件事条理清晰地交代,体味到的又是另一种揪心,关怀道:“有什么事,你尽管吩咐。只是你自己的身体,也要顾好才是。”
白瑾瑜虚弱地一笑,说:“我知道,我当然不能倒。我要是倒了,这个家非被拆散了不可。”
她交代是交代了,但那安定药片还没有放下去,白瑾璎就病倒了。家庭医生一大早就被接到了白公馆,一针西药打下去,人虽还没有完全清醒,那浑身上下烫得烧手的温度,总算是退下去一点。
人都说坏事不断,这当然又是一件坏事,但总算也有一件多少让人宽心的好事。第二天近中午的时候,蒋家来人了。
白瑾瑜这才略松过一口气,蒋牧城的父亲同白齐盛官衔相当,是真正能镇得住场子的大人物,并且自己对父亲平日的机关事务并不大了解,丧礼上需要请到的同僚或上下级,也需要他帮忙联系。
故而亲自去到大门口接人,又很恳切地开口求助。
好在蒋伯父很愿意相帮,多的话不说,只按了按白瑾瑜的肩膀,道:“为你父亲走得突然,政府如今乱成了一锅粥,一个军务部总长空缺下来,多少人挤破了头想要上去。我的力量用在部里,恐怕分身乏术,但我留一个机要秘书给你,公务相关的,你都可以让他代为出面;或是有什么不明白想问我的,也可以告诉他,由他和我汇报。”
言简意赅地交代完,连午饭都没用,又匆匆坐车赶去了衙门。可见公务之繁忙。
他走了,倒是把蒋牧城留下来临时帮忙,后者也很有帮忙的自觉,一进白公馆的大门,便将黑袖章戴上了。
陈芳藻在蒋副总理跟前,是一句话也不敢说的,但对着蒋牧城,因为自己多少算是长辈,也就少了几分胆怯。眼下见了他,直如看见了能顶事的主心骨一般,一个劲儿地抹着眼泪念叨着“这可怎么好,往后怎么办”。
蒋牧城道了一句“节哀”,也说不来什么安慰话,只询问丧礼筹备到了什么阶段,有没有要他协助的地方。
陈芳藻哪里知道这些,支支吾吾地也说不出个所以然,问什么都推说得去找大小姐。最后,还是虞妈找了过来,请他帮忙核对一份殡葬用品单,再追写两幅挽联。
蒋牧城做完了事,想起今天来白公馆之后,唯独没见过白瑾璎,问虞妈道:“二小姐呢?”
虞妈很是叹了一口气,“今天早上就发起高热来了。也是我没留心,她昨天靠着窗台吹了好一阵风,我只当她想透透气,也不敢上去打扰。蒋少爷你知道的,这新伤旧痛的,她怎么能不伤心呢。”
是啊,何止是伤心,她怕是悲痛欲绝了。
蒋牧城打了声招呼,在看过了灵堂的搭建进程后,鬼使神差地,任凭自己的脚步走向二楼。他是客人,又白家现在只剩下女眷,照道理,他当然是呆在一楼为宜,可是听说她病了,他就坐立不安,总想着去看一眼。
偏偏在二楼白瑾璎的房间外撞上了刚出来的白瑾瑜。
她穿一身纯黑的素面旗袍,胸前已经缀上了黑纱结,手上拿着刚换下的冷毛巾。见到他时,本来就没甚表情的脸色更冷了,还带着两分质疑:“你上二楼做什么?”
蒋牧城也暗道运气糟糕,只是自己本来也没有抱坏的心思,故意回避不说,反倒显得他形迹可疑了,干脆直白道:“瑾璎病了,我来看看她。”
白瑾瑜横着眉毛,一脸想不到他真敢说出来的神态,脚下却站在门前不挪动,活像鸟类驻守着巢穴,而巢穴里正藏着她宝贝的小雏鸟。说:“她还昏睡着,让你见了,一来不能说什么话,二来,病人穿着寝衣满头大汗的样子,也不便受人探望,是不是?”
那就是委婉地拒绝的意思。
其实,打从撞见白瑾瑜开始,蒋牧城就知道今天注定是见不到人了,只是当面再被她怼开一次,心里多少不大痛快。可谁让她是瑾璎的姐姐,他暗想,舌尖抵着牙根,到底没多说什么,点了点头就要走。
反倒是白瑾瑜出声叫住了他,反常地挤出一个堪称友好的微笑,意味深长道:“虽说还睡着,但高烧总算退了,人清醒过来,也就是这两天的事。你要是不嫌麻烦,多跑几趟,总能见着她。”
放在从前,她恨不能当个王母娘娘,手指头一画就把他们隔开百八丈远,现在这样说,自然有自己的用意。
正式丧礼那天,蒋伯父势必会到场致悼词,反倒是安心无虞的一天。但在丧礼之前,恐怕就会有不少父亲的同僚朋友上门,朋友还好说,若是同僚,焉知是敌是友?自己再大的能耐,在别人眼里不过是个没权没势的女流之辈,免不了受人轻视。
虽说蒋伯父留下一个机要秘书,可秘书到底不姓蒋,论职级,恐怕也比不上海关的副总长更有威慑力。故而,若是蒋牧城能多多露脸,对自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这样做,虽然是拿白瑾璎做诱饵来谈条件,但那也是无奈之下的权宜之计,想必瑾璎不会和她计较。
白瑾瑜难得地摆出好脸送了送蒋牧城,下楼时听见灵堂那里远远地传来嘈杂声,忽然就想起一件事来。扭头找来了周秘书,很客气地问他:“我父亲原先在军务部可有多余的人手?”
苦笑一声,解释道:“实在是老家那里有一窝不成器的亲戚,为防闹事,想在家里安排一队卫兵,不必很多,有十个人就足够了。周秘书,你看是从部里借调为好?还是请警察厅协助办理为好?”
第17章 他们可是有血缘关系的,……
原来白齐盛的祖籍并不在北京,而在济南一带,他同样是母亲走得早,父亲另娶后,继母一连又生下两个弟弟,渐渐的,他倒成了最不受重视的那一个。
不必说,继母的眼睛无疑只绕着自己的亲生孩子打转,白齐盛本来也不是喜欢诉苦叫屈的人,因为这份硬气,父子关系更是生疏到了极点。长到十六七的年纪,已然不被家人视作白家的一份子,甚至吃饭也不会摆他的碗筷,他自己亦不把家里当做归属。于是自行外出寻找营生,最后当兵打仗,直至出人头地。
在他离家之后,家里便和他断了联系,更不用说打仗的那几年,要不是白老头还有捡人家旧报纸看的习惯,恐怕都以为他死了吧。
偏偏叫他看到了那一份新政府成立的报纸,偏偏报纸上还登出了白齐盛的相片。
他当时任职军务部的处长,和诸如总理秘书长之类的大人物相比,职位并不算高,登的相片也小,但白老头的眼睛尖,认人的本领不差,又或者白家早已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嗅着一点渺茫的希望都想要伸手抓一抓。于是乎,白老头提着布包袱孤身一人上了京,一路打听,竟真叫他摸到了当时白处长的家门口。
白齐盛认出他来,知道这是父亲见他做了官,要来攀附他了。出于道义,倒没有立刻把人轰走,只是对他的态度亦很冷淡,和当年离开家时没什么两样。
白齐盛从来也不是好商好量的人,当初一脚踢开他的人,如今想来渔翁得利鸡犬升天,那绝不能够。只是那时候,第二位夫人刚刚怀上瑾璎,出于为孩子多积富德的考虑,他对人对事都格外宽容一些。最后也是备了一笔钱,把白老头打发回了济南。
白老头揣着钱被送去火车站时,两条腿都还打着哆嗦。那站得笔笔挺的警卫员,那一副副冷脸,还有一杆杆长枪和黑洞洞的枪口,真要吓破他的胆了!不然,他怎能这么容易就被打发走?
不过颠一颠怀里的大洋钱,总算也不是空手而归,像他们这种生活在乡下小地方的人,这无疑是够过一辈子的巨富了。
虽然白齐盛讲明了往后和他没有关系,为了拿钱,白老头也同意了不再上北京来,不过济南之于北京,千里迢迢的,谁管得着谁呢?何况他又是脑子活络,顶擅长钻营的人。
回去不多久,因为白老头放出的一点风声,二儿子白齐昌很快就捞到了当地卫生局的一个挂名闲差,每月有一百四十块的薪水;更有一所小学请他做了名誉主任,另有一月五十块钱的车马费。小儿子白齐荣实在是不成气候,即便如此,也受到了诸多优待。
林林总总加起来,说白家成了富贵人家,那都不为过了。
尤其是白齐昌,自从发迹之后,整个人都抖了起来。不光在外头捧戏子玩女人,更是把儿子的名字改成了白展鹏,想着他能继承自己的本事,大鹏展翅,一飞冲天哩!
也好在是天高皇帝远,这么些乱七八糟的糟心事没有闹到白齐盛的眼皮子底下,这么多年,彼此倒是各管各地过舒坦日子。
然而白瑾瑜的担心不无道理,白齐盛就好比白家的一尊门神。有他在,不必本人亲自出面,也能镇住底下那些魑魅魍魉,可一旦他不在了,那就说不定了。
果然,就在正式举办落葬仪式的前一天,午饭时间刚过,就听门房听差进来传话,说来了两男一女,自称是老爷的弟弟弟媳,要进来悼念兄长。
这天上午,白瑾瑜刚从重庆负责人那边接过了白齐盛的骨灰盒子,有许多手续需要去办公厅办理,故而并不在家。家里倒有一位曹管家,只是从没听老爷生前说过自己有什么亲戚,逢年过节也没有往来送礼,心里先就有一丝怀疑。不过见对方言之凿凿的样子,倒也不好怠慢,于是把人领去灵堂拜一拜之后,带去了公馆一楼的小客厅稍作休息,一切等大小姐回来了再定夺。
10/63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