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送过去两天,武靖都没个反应。直到第三天孙娴心实在好奇,才忍不住问了他。
“这事是谢家轻佻失礼,你父亲也说没这样的道理。当年他谢铨把两个姑娘送去安宁侯府,本就是一半攀附一半托孤。
那时候的谢家没人敢沾,老太太做主把大小谢氏做良妾赐给儿子们,已然是全了两家的情分,如今他谢家再是起复也没有拿乔的本钱。”
孙娴心提起谢家就忍不住皱眉头,“老爷没回帖,只派人去了一趟谢家,说要是谢大人是以同僚的身份递帖子,侍郎府自是扫榻相迎。
要是单要看女儿也是人之常情,只要愿意还能把谢姨娘送去谢家小住几日。但要说姻亲就大可不必,他武靖只一个老丈人,眼下还在潭州白麓书院做山长,两个舅兄也都在京城,实在谈不上什么姻亲。”
“这……”孟半烟回来的路上猜过,谢家的人那么理直气壮来敲武承安的门,是不是私底下已经跟谢姨娘或是武靖通过气,是故意来找茬的。却没想到这家人是在武靖那里吃了瘪,才故意往武承安这里来。
“本想着这事就这么了了,你和长安才成亲没多久,说给你们听也没意思。没想到偏碰得这么巧,又被他家的人给缠上了。好在有你,倒也不算吃了亏。
这事放一放,谢家能不能留京还没定下,他家老爷在任上又确实攒了功绩,咱们等等看,等西院那边到底想要如何,才好再想法子。”
孙娴心亲昵地拍了拍孟半烟的手,“今日叫你过来一是陪我吃饭,二来是要给你做新衣裳。今天下午宫里来人传话,德妃娘娘让我带你后日进宫,去给她瞧瞧。”
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孟半烟也会暗自琢磨,怎么去年还在发愁怎么应对简知府的盘剥,今年就成了侍郎府里的大奶奶。
武承安虽没个官身,但架不住武靖管着户部这个钱袋子。现在的户部尚书都七十八了,老爷子稳重有余野心不足,眼下只等着内阁中哪个阁老退下来,把他补上去混上一任,也就可以安安心心告老还乡,全了这一世的念想。
谁都知道现在户部真正主事的是武靖,更知道户部尚书甚至内阁宰相的位置早晚都有武靖一个,如此一来孟半烟也成了鸡犬升天捎带着的一个,不管是府里还是出去,甚至是孟家也都跟着水涨船高。
但要进宫这事还是冲击到了孟半烟,吃过晚饭被孙娴心过家家一样打扮,试了好些今年京中时兴的布料,又拿了两套崭新的头面回到松云院。
进了屋才软了腰肢,挨着半躺在美人靠上的武承安坐下,“母亲方才跟我说,宫里娘娘要见我。”
武承安这几年虽没进过宫,但早年年纪小的时候也常被孙娴心带去德妃宫里。又或是跟四皇子一起读书那两年,宫里能去的地方也都逛遍了。
一听宫里娘娘要见孟半烟也不觉得稀奇,手里捧着的话本子都没放下,“我小姨母那人性情最是爽利,你去了肯定跟她投缘。”
“我是跟你说投缘不投缘的事吗。”孟半烟见不得他这般清闲的样子,欻一下就把他手里的书给抽了,“我,一个商贾人家的孩子,家里三辈儿都没出个读书人,我怎么能进宫呢。”
真不是孟半烟自惭形秽自己看不起自己,只是历朝历代千百年来都说士农工商,孟半烟再是不看轻了自己也有自知之明,以前进个县衙都要通传等着的人,怎么就要进皇宫了?
“那要不我送你和娘去宫里,我就在外面等着。”
“可别,咱们家离宫里才多远,有母亲带着我不够还要你去送,生怕别人不知道我没见过大世面是不是。”
“那就不兴是我离不开大奶奶,非得时时刻刻缠着大奶奶才安心?”
“你少跟我这儿贫嘴,你还能拿个锣在皇城外面敲,路过一个就跟人说一遍,你肯说我也丢不起这个人。”
刚还半躺在美人靠上的男人这会儿坐起身来,软了骨头似的趴在孟半烟背后,轮廓锋利的下巴抵在她肩头,还隐约硌得有些疼。
“半烟,我不贫嘴。你怎么就去不得皇宫了,你是我武承安明媒正娶的妻子,是侍郎府里嫡出长房的大奶奶。宫里的娘娘和陛下也没多长个脑袋,别怕。”
话是这么说,孟半烟也知道是这么个道理。但到了要进宫这天还是起了个大早,吃了早饭武承安亲自把人送到正院孙娴心那儿,又站在门口看着孟半烟上了马车走远了,才转身回府。
“等会儿进了宫别害怕,宫里的规矩周妈妈和香菱都懂,不妨事的。”
“母亲放心,我就是还没见过这样的世面,紧张一会儿等真进了宫就没事了。”
孟半湮没故意遮掩自己对未知的紧张,毕竟自己去年还是为了年底能多挣些银子都要费劲巴拉的商人,现在要跟着婆母一起去皇宫里见皇妃,搁谁身上都紧张。要真不紧张的,恐怕才是缺心眼儿。
孟半烟这么想的也就这么说了,听得孙娴心笑得前仰后合忍不住拿手轻轻去锤孟半烟,“你这促狭的,怎么什么话都敢往外说,人家心里没底只巴不得藏深了谁也不让知道,你倒好全自己说出来。”
“母亲,我不说难道别人就不知道我是土包子了?我装得再唬人,恐怕也能让宫里那些精明极了的人一眼看穿。
倒不如坦荡些,乡巴佬也有乡巴佬的好处,起码宫里的娘娘们平日里就肯定难得见我这样的人,是人就图新鲜,说不定我这样反而讨喜呢。”
孟半烟当年刚要出家门做生意的时候,孟山岳就想要她作男子打扮,被她一口回绝了。整个潭城县谁不知道孟家只一个女儿,自己别说传男装出去,就算是披一身虎皮出去也没用。
还不如大大方方着裙戴钗出去,外面有看不上自己是个女人的,就一定有把自己当个新鲜瞧稀罕的。但不管他们抱着什么心思,只要肯给自己一个跟他们做生意的机会,待到自己站稳脚跟,就再不怕什么了。
眼下也是一样,人人都知道自己的身份不够,再穿金戴银也是无用。不如坦荡些不懂的就问就学,反而更好些。
第56章
孟半烟和孙娴心出门没多久,西院的谢姨娘也等到了二十多年没见过面的老父亲。
一向孔雀似的骄傲的人,在看见白发苍苍亲爹时,也忍不住泪如雨下。哭得几乎站不住,手指紧紧攥着父亲手背上的青筋都全暴了起来。
当年谢铨坏了事被贬谪出京,一撸到底去了岭南偏远县城任县令,当时人人都觉得谢家没指望了,别说再回京城,就是一家子能不能活着到岭南都还两说。
当时谢铨的妻子已经死了,家里只剩两个大女儿和两个小儿子。姨娘有两个但不中用,带上一起走行,留下看家着实守不住。
两个儿子还小,带在身边多蹉跎些年不妨事,万一在岭南有起复的机会也未可知。只两个及笄了的女儿实在不好带过去,去了岭南不说熬不熬得过湿热瘴气,即便熬下来也耽误说亲嫁人。
谢铨犹豫了一个晚上,就带着两个女儿送去了安宁侯府。谢铨当时犯的事有一半是替后来的安宁伯爷顶了祸,要武家留下自己两个女儿,不算过分。
这道理当初把人送走的时候,谢铨就一五一十地跟两个女儿说了。谢姨娘的姐姐当时已定了亲事,可惜谢铨出了事那家人家就退亲了,对于父亲说的这些道理,她听不进去也不愿听。
只有谢姨娘一边啜泣一边跟谢铨保证,让他安心去任上。只要自己还活着,就一定能活得好好的。
一转眼过了这么多年,大谢氏在安宁伯府里做姨娘做成了个透明人,谢姨娘在侍郎府生儿育女,要不是孙娴心家世太好为人又足够强势,如今怕是整个侍郎府都要被她收入囊中,倒也算得上是兑现了她的承诺。
父女姐弟多年不见,总有说不完的话。但二十余年的蹉跎,不光让谢铨成了年近七旬满头白发的老人,也几乎消磨尽了他心里多余的愁肠婉转。
亲眼看见女儿外孙一切都好,老头儿很快就平复下来。“前几天,你弟弟在宝月楼碰上武承安的事,听说了吧。”
“怎么没听说,这两天府里都传开了。那些个婆子丫头最是会捧高踩低,见老爷对这事装聋作哑,就一个个背地里看西院的笑话。”
武靖不认谢家是府里的正经亲戚,好歹是私底下派人去谢家说的,没闹到明面上来。武承安和孟半烟两个毛崽子却是当着大庭广众的面给谢家好大个没脸。
事后武靖的态度又暧昧不明,以前自己在夫人手里吃了亏,过后他就必定要把武承定叫过去安抚,不然就要送些东西去自己孙儿房中,这一次却半点反应都没有,不就是默认了孟半烟的说法。
“这事不怪武大人,是我想简单了。”
“爹!”
谢铨看着女儿因羞愤而涨红的脸,说出来的话好悬没噎死她。谢姨娘听了这话差点从椅子里跳起来,她这辈子最不甘心的事就是给人做了妾,连带儿子女儿都要平白矮那病秧子一头。
“你急什么,我知道你这些年养大定儿不容易。这么大个府邸,你不争就没有立足之地。”
“但那是之前,现在你爹你弟弟都回来了,咱们家又是正经的官宦人家。以前你用在后宅上的那一套就该改一改,侍郎府里嫡庶长幼不能乱,往后你在夫人跟前也得更谦卑些才好。”
谢铨字字句句都如同尖刀捅在女儿心上,谢姨娘几乎要坐不住跪跌到地上,还是一起来的谢从钰扶住姐姐,“姐姐莫急,父亲的话还没说完,你且安心。”
人在什么位置做什么样的事,这是谢铨一辈子奉为圭臬的道理。当年被贬谪出京到岭南做县令,他还能一步一步爬上来,靠的也是这个。
他比女儿更清楚孙娴心的家世到底意味着什么,也更明白武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不愿得罪孙家,就必须要女儿主动退一步,才好谋求更多。
“孙为羡在国子监里做司业,你只看着眼前这点家产,怎么就不知道给阿定谋个官职。府里进国子监读书的名额还在吧,武承安那个身子必定是用不上了,你为什么不提承定讨了来。”
“父亲如何知道我没要,早几年前就说了让承定去国子监读书,以后即便考不上进士,也能名正言顺谋个官职。偏夫人不肯,只说武承安还没个着落,怎么能把国子监的名额给庶子。”
这些年谢姨娘一直没能全然压过孙娴心,不就是差在家世上。她倒是愿意不要脸撒泼打滚的闹,把去国子监的名额给儿子闹回来。
可之后呢,进了国子监孙为羡是司业,现任祭酒是孙老爷子的亲传门生,里面还有不知道多少先生老师都跟孙家有关系。要让他们知道武承定入国子监的资格是怎么来的,进去了也没好日子过。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武承安身子不好,这名额空着也是空着。孙家要娶个商贾女做儿媳争家业那就让他们争,我们主动退一步,再去要这个名额总不算无礼了。”
谢铨想得挺周全,连以退为进都想到了,“这么大的一个府里,总有人主内也要有人主外。只要咱们能把承定托上去,府里这点家产银钱,又算得了什么。”
“再说,往后你儿子要是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到时候府里不怕他说了不算。她孙娴心和孟半烟再能干,说不得也只是个管家的命罢了。”
要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呢,一番话说出来就让谢姨娘和武承定全开了窍。一时间恨不得马上就去跟他爹表白表白,家里的产业他不要了,只要能去国子监读书入仕就行。
还是谢铨拦住了外孙,要谢姨娘派人去松云院传话,又让自家儿子跟武承定一起过去,一来为给宝月楼那天的事道歉,二来去探探他的口风,要是这事武承安自己愿意,就更好办了。
武承安全然不知自己又一次被西院惦记上了,送了母亲和妻子出门,他就回房补了个回笼觉,睡得日上三竿才起身。
孟半烟外祖家是开医馆的,这些年即便不学听也听了许多养生之道。跟武承安成亲以后第一条规矩,就是要把他三餐不按时的毛病改过来。
以往孙娴心每次看儿子病病殃殃说起不来的样子,就总要心软,何妈妈多唠叨武承安几句,她还要在中间做和事佬,替儿子和稀泥。
现在有了孟半烟,松云院的事孙娴心就几乎不管了。武承安有时候懒劲儿上来起不来床,那就不起来。没胃口不愿意吃饭那就不吃饭,只是过了饭点再想跟以前那样,心情好了要碗汤,饿了要碗面就不能了。
院子里的丫鬟想要偷偷接济主子,也一个一个被孟半烟抓了个正着。孟半烟明着跟武承安说了,以往他身子不好想多睡会儿多躺会儿那都由着他,可一日三餐不按时对身体百害无一利。
可以少吃不能不吃,少吃以后再饿想吃什么都行。但要是直接把三顿饭混过去不吃,过后又来胡乱弄点东西填肚子,那就不行。
36/68 首页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