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北宋靠摆摊——易楠苏伊【完结+番外】

时间:2024-10-23 14:42:16  作者:易楠苏伊【完结+番外】
第31章
  每个孩子都背着背篓, 哪怕找不到知了猴,也可以打些猪草或是拾些柴禾回来,总之不能空手回家。
  张希瑶把炒菜的锅铲带上了, 二郎原本想扛着锄头,可是张老头吃完饭, 过了晌午最热的时间段, 还得下地除草。
  他们家赁的十亩地全部种的水稻,但是开的两亩地是旱地, 种的是黄豆。这会儿正是野草茂盛的时节,他得天天除草,免得野草把黄豆苗给盖住了。
  锄头不能拿, 孩子们就只能用手抠。
  他们一直往深山里走,因为晚上他们肯定不会走这么远。
  经过昨晚他们找的林子,二郎就皱眉,“他们在这边找, 咱们晚上还能摸到吗?”
  夏花劝他想开些, “这林子也不是咱们家的。你还能不让他们挖吗?”
  他们走了一个时辰到了一片茂密的林地。这边都是野生榆树, 很宜很B。二郎看到榆树花已经落了, 有些可惜, “早知道咱们应该过来这边摘花。榆花可以吃的。”
  张希瑶在树下找,秋花在旁边的榆树下冲大家喊,“这边有一只。”
  大家凑过去,只见树下有个洞,大概有尾指的指甲盖那么小。
  沿着洞往外抠, 越抠越大, 露出探头探脑的知了猴。
  其他人见秋花有了成果,呼啦啦全散开了, 寻找知了猴。
  张希瑶就在这个洞旁边挖,也不必挖得有多深,浅浅地铲一层土就行。
  还别说真挖到好几个。
  秋花朝她翘大拇指,“太厉害了。”
  其他人也都找到一个两个,尤其是把厚厚的树叶扫开,就能发现好几个洞。一挖一个准。
  二郎还从榆树上打下许多知了猴的壳,“你们找到壳记得放我这。”
  张希瑶挖了一会儿就有点头晕。没办法,她这身体没营养,蹲太长时间,身体就受不了。
  见四郎像没头苍蝇似的,怎么都找不到。她就将锅铲让给四郎,让他蹲在树下挖。
  四郎欢欢喜喜接过来,三郎也想挖,哄弟弟给他,可惜四郎不上当,急得三郎抓耳挠腮。
  张希瑶则在附近看看。除了榆树,这边还有不少杨树,更多的是灌木。
  张希瑶走着走着,发现山崖边有棵花椒树。
  花椒在古代可不便宜。因为它不仅仅是调料,还是香料,甚至是盖房子都可以抹它。椒房专宠的椒就是在房屋墙壁抹花椒。
  此时花椒已经长出绿色的颗粒,还不到采摘季节。张希瑶就摘了一些花椒叶。虽然叶子没有种子香,但它也可以给贫瘠的饭菜增添一抹香味。
  她摘了许多,夏花看到她在摘叶子,好奇问是什么。
  张希瑶就解释它可以卖钱,叶子也很香。
  夏花听说价格贵,语出惊人,“能卖钱?那咱们把它挖回家吧?”
  张希瑶怔住,随即摇头,“不行!现在天这么热,移到家,它就死了。想把它移走,至少得等到秋天,找个阴天,移栽成活概率比较高。”
  夏花有点可惜,“到时候,还不知道它在不在。”
  “你不说,我不说,村里人又不认得。”张希瑶看这花椒枝条粗壮,至少有十年寿命。一直没人发现,可见村民根本不认得它。
  夏花一想也对。
  张希瑶摘了一些就不再摘了,不能全摘了,没有叶子,花椒有可能会死。
  她背着背篓,往别的地方寻找,又发现几棵花椒树。估计是花椒种子吹到边上,所以成活的。
  花椒一般采用扦插的方法,种子发芽率很低。
  出了榆树的范围一直往前走就是灌木丛,野草茂盛,而且还很鲜嫩。
  这些草都是猪爱吃的,她停下来割了一把又一把,摘好后放进篓子里。
  除了猪草,她还发现另一种可以用来当香料的叶子,就是紫苏。
  紫苏叶子有股特别的香味。做火锅底料中会用到。东北人还会用紫苏叶包烤肉。虽然家里现在吃不起烤肉。但张希瑶将它放进汤里,好歹能多一股香味儿。
  她掐了许多柴苏叶子,突然她发现前面有片叶子很熟悉。她往下扒拉,只见下面是红色的果实,她拔下来,正要查看,夏花从不远处跑过来,“阿瑶,你看我找到一个东西很像萝卜,但又不是萝卜,你快帮我看看,它是什么东西?!”
  她手里拿果实正和张希瑶手里的一模一样。
  待看到张希瑶手里也有一个,她好奇问,“能吃吗?”
  张希瑶点头,“可以吃。”
  夏花眼睛一亮,也不问它叫什么,朝不远处跑去,“那边有十来棵呢。我全把它拔回家。”
  张希瑶跟在她后头,果不其然,这边零零散散长了十来颗。
  夏花要将它全部拔掉,被张希瑶制止了,“这东西留着它,等它长出来,咱们过来采种子。”
  夏花诧异,“你要种它?”
  “如果好吃的话,咱们在自家菜地种一些。”张希瑶觉得这东西可比萝卜更好。
  夏花还不知道它的味道如何,想想也就答应了。
  他们在林子里挖呀挖。山上树很多,可依旧很热,挖了没一会儿,孩子们就热得满头大汗。开始到大树底下乘凉。
  张希瑶摘了不少野花,红的黄的粉的,颜色不一。她将它编成一个花环,戴到头上。
  夏花和秋花看到羡慕得不行,也跑去采花,让张希瑶也给自己编一个。
  二郎三郎四郎瞧见也跟在后头。颂朝男孩子也有簪花的习俗。他们也要漂亮。
  等他们摘完花,张希瑶可没有那么多双手,就教他们怎么编。
  夏花和秋花学得很快,一学就会。三个男孩子笨手笨脚,学了好半天也没学会。
  夏花就给自己的亲弟弟三郎编了一个花环。秋花也给四郎编。二郎就只能指望张希瑶。
  但二郎非要她教自己怎么编,一副非要学会编它的架势。
  张希瑶还能怎么办?肯定是教他啊。而且还教他怎么搭配颜色。
  好在二郎还没有笨到家,编了三个失败品后,到底让他学会了。
  他戴在头上,跟着大伙一起笑闹。
  张希瑶有点可惜这是古代,要是在现代,她肯定用相机把它拍下来发朋友圈。
  到了下午三点多,太阳不那么热了,他们继续开始挖。
  挖知了猴的速度要比摸慢多了。挖一会儿就有可能碰到灌木的根,这样会耽误不少时间。几个小时下来,每人也就找到二三十只。
  张希瑶瞅了眼天色,还得回家喂猪,就催促他们快些回家。
  大家又割了些猪草,将背篓全部装满,他们往山下走。
  到了家,天色还亮着,孩子们将打来的猪草扔进猪圈,二郎几个拿着竹竿要去找知了猴的壳。其他的孩子则去地里继续拔草。
  只有四郎和张希瑶在家。四郎依旧要在家磨豆子,张希瑶则要做晚饭。
  晚饭吃不了干的,她打算做一锅汤。
  她将豆渣用筛子过滤,取细的部分,再弄了些粗面粉。这粗面粉也是用筛子筛过,将麦麸留下,用来煮猪食。加入水,然后弄成面疙瘩。
  她将地里拔的几颗甜菜,叶子洗干净,切成段。又切一颗甜菜,将它切成丁状。
  烧锅,倒点油,然后放点花椒叶炸一炸,香味瞬间被激发出来,再倒入水,水开后,放入面疙瘩,再放叶子,打了两颗鸡蛋,一直焖熟。
  饭做好了,张希瑶就开始处理她从山上摘的东西。
  花椒叶放太阳底下晾晒就行。晒干了照样能当香料用。
  至于甜菜,她将它洗干净,不用削皮就这么生咬一口,味道微微有点甜。
  “阿瑶姐,你吃什么呢?”四郎还在磨豆子,听到吃东西的咀嚼声,他好奇问。
  张希瑶切了一半给他。四郎诧异,“红色的?萝卜吗?”
  他咬了一口,跟萝卜的味道不同,萝卜是辛辣味儿,这个更柔软、嫩滑,带有一些甜味和土味儿。
  张希瑶看着这甜菜发呆。现代的糖大部分是由甘蔗和甜菜制成的。甘蔗就不必说了,很甜很甜。甜菜顾名思义应该也很甜才对。可是它的甜度远不如她想像得高。
  也就是说现代种的甜菜肯定是经过改良后的品种。
  她原本还想种甜菜,从中提取糖来卖钱。可是这甜度不够的甜菜,效益就没有她想像中那么高了。
  不过想到古代糖那么贵,哪怕它的甜度不高,也比种粮食来得划算。她很快又释然了。
  她洗了一颗甜菜,拎着它就去找张老头。
  陆氏和许氏去稻田拔草,只有张老头在侍弄这块旱地。
  张希瑶过来,径直走向正在锄草的张老头。她先将甜菜递给张老头。
  没有叶子,张老头还以为是萝卜,接过来咬了一口,味道不对,“这什么东西?”
  “甜菜。”张希瑶原本还想问张老头有没有见过这东西,听到他的问话就猜到他也不认识。其实甜菜从南北朝时期就已经传入华国,可能是还没有传到他们这儿。她也不纠结这事先说了自己的打算,“阿爷,我手头这么多钱一直留在手里不是个事儿。我想开些荒地,将来招赘,男方看我有田产,也愿意入赘过来。”
  张老头侧头看她一眼,点点头,“开荒是好事啊。现在天热,找人不划算。”
  “阿爷,等天气凉了,就得秋收;秋收完,就得种麦子。再然后土地就冻住了,没法开荒。还不如现在就开荒呢。我直接按亩来算。咱家不管饭。”张希瑶没开过荒,也没经验,她更不可能一直站在地头监督他们干活。还不如直接看他们的开荒给钱。
  张老头挑了挑眉,“那你怎么跟村里人解释开荒的钱?”
  他只开了两亩地,也花不了多少钱。可阿瑶摆明不是只开两亩。
  张希瑶早就琢磨好了,“我可以说卖书。咱们总得吃饭。”
  张老头拍了下锄头的手柄,“我怎么就没想到。”
  他仔细想了想,“行,你开吧。”
  不过他还是告诉阿瑶,开荒并不是开出来就完事。到府府办田契就得交税。如果不上户籍,别人抢先把田契办了,那她等于替别人忙活。
  张希瑶问荒地多少税。
  “五百文一亩。”
  价格不算贵,但它真正贵的地方,就是刚开出来的荒地种庄稼亩产过低,但是税一分不少。
  张希瑶上辈子看电视或小说的免税三年。根本没有这种好事。要不然所有人都去开荒,这地怎么会剩下来让他们家开呢。
  张希瑶仔细一盘算,这地前三年的收成可能不够交税。既如此,那还不如用来种别的呢。
  她指着张老头手里的甜菜,“阿爷,这是我在山里捡的,味道还不错。我想在咱家菜地多种几垄,留着生吃也不错。你觉得呢。”
  张老头吃着确实不错,爽快答应了,“行!你自己看着办吧。”
  他问张希瑶打算开多少亩荒地。
  “十亩吧。太少不划算。”张希瑶劝张老头也多开点荒地,“一直赁地主的地,种的粮食还不够交税的。科举不是一日两日的事,那钱留在手里也不是个事儿,还不如开荒种地,起码有点收成!”
  张老头默默叹了口气,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第32章
  张婆子一行人回到家, 张希瑶忙迎上来,问他们今天生意怎么样。
  张婆子笑得合不拢嘴,“那个饭馆李掌柜让我们从明天开始多送十斤凉粉过去。”
  张希瑶点点头, “黄豆已经磨完了。今晚再多泡些黄豆。”
  大郎问张希瑶,弟弟妹妹们呢。
  “找蝉蜕去了。”
  天还没黑。知了猴还没出来。
  大郎兴冲冲去找他们。
  张婆子在后面喊, “让他们早点回来吃饭。吃完饭再去抓。”
  等张希瑶把汤端上桌, 孩子们也回来了,叽叽喳喳讨论今天的成果。
  张希瑶给出去摆摊的人每人发了一个油饼。张婆子眼睛都瞪圆了, 看着张希瑶的眼神带了几分不善。
  张希瑶冲她讨好一笑,“阿奶,知了猴赚钱了, 让大家也沾点油水呗。”
  张婆子哼了一声,“天天这么吃,非得吃垮了不可。”
  看到张希瑶做的面疙瘩汤,陆氏溜边吸一口, “哇, 好香!”
  其实也没多香, 只是张希瑶舍得放油放盐, 再加上调料。
  张婆子尝了, 发现里面的豆渣没多少,反而有面粉,她问阿瑶怎么做的。
  张希瑶找了个借口说她研究出新的赚钱法子,可以把豆渣做成饼拿到东市卖。别以为镇上都是富人。事实上有许多人都是底层讨生活的百姓,交完高昂的税, 他们手头不宽裕。平时吃的都是粗面。
  那粗面还不如豆饼有嚼劲, 管饱呢。
  张婆子蹙眉,“有人买吗?”
  “便宜点卖, 肯定有人买的。”张希瑶苦哈哈,“阿奶,咱们不能天天吃豆饼。得换着花样吃。”
  张婆子也不想天天吃豆饼,可她更不舍得把豆渣喂给猪吃,她沉思一会儿,“那明天试着卖吧。”
  张希瑶松了口气,可算把奶奶糊弄住了。
  张老头尝了一口,也觉得这个汤更有滋味。
  张二伯问张希瑶,“这个汤很好喝,如果往外卖,多少钱一碗合适?”
  张希瑶一点也不好奇二伯会这么问,但她还提醒二伯,这个生意不好做。“这个是疙瘩,一般都是早上卖。可咱们家离镇上那么远。来不及。”
  这也是她为什么不卖油条的原因。时间上不允许,而她暂时也找不到其他物美价廉又很新鲜的吃食,所以她才打算开荒置地。
  张老头就在饭桌上提出要开荒的事,包括阿瑶也要开十亩地。
  张二伯想开口阻止,现在正是做生意的关键时刻,怎么能回家开荒呢。
  好在张老头自己先开口了,“不用你们哥俩帮忙。我找村里人就行。”
  开荒有现钱,许多地少的人家都很乐意打短工。
  尤其这是在家门口,不需要去远处。
  “钱怎么说?”
  张老头把张希瑶想的说辞重复一遍。书是很贵的,一本书卖三四两子在古代很常见。而张家有书,这是全村老少都知道的事。
  张二伯没有异议。
  孩子们吃完饭就去摸知了猴了,张希瑶要帮着把豆饼估出来,明天让张婆子拿去镇上卖。
  张婆子给她烧火,不忘唠叨她花钱太狠,“咱家啥家庭啊,你还做油饼。那粗面一下子就用掉那么多。你是不是没给大家限量?”
  张希瑶打着哈哈,“我哪知道大家那么能吃呢。”
  “你大伯母吃饭没个够,哪能放开让她吃。”张婆子提醒她不许再这么糟蹋。
  张希瑶却不想答应,“奶,天天吃这些,我都不长个子了。”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