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历史同人)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星陨落【完结+番外】

时间:2025-02-05 14:41:40  作者:星陨落【完结+番外】
  耐寒和耐旱的杂交水稻也是相同原理,杂交之后,水稻对不同土地的适应性极大增加,也就是说我们能比以前种更多的地,得到更多粮食。】
  【可以说在杂交水稻出现之前,我国身为人口大国,一直都存在隐形的粮食危机,可是杂交水稻推广之后,不仅是我国隐形的粮食危机,就是世界面临的粮食危机也得到极大缓解。
  现在我们可以骄傲的说我们已经远离粮食危机,这一切都要感谢以袁隆平爷爷为首的农学家们。
  虽然不少人都说杂交水稻口感不如其他水稻,但是真当我们遇上粮食危机,粮食口感什么的都将是次要。】⑥
  诸朝百姓们惊呆了,“后世人有的吃就不错了,怎么还挑三拣四啊?”
  “就是,那可是稻米,再难吃能有树皮难吃,能有观音土难吃!”
  “解决了十数亿,甚至数十亿人口的粮食危机,后世那位袁隆平,真可谓神农在世、国士无双!”
  帝王们对袁隆平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十分眼馋,他们治下人口人数远不如后世,要是他们也有一个袁隆平,直接就是太平盛世!
  不过让他们没想到,杂交水稻的进程还在继续。
  【后来袁隆平爷爷又在“三系杂交法”的基础上研究出了“两系杂交法”,这无疑为我国的粮食危机又增加一道保险。
  也因此,袁隆平爷爷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临终前,袁隆平爷爷有两个愿望,一是禾下乘凉,这是对巨型高产稻的期许,二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愿全世界都能远离饥荒。
  现在袁隆平爷爷的继任者们正在朝着这些目标努力,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把它们变成现实。】
  “杂交水稻之父,名至实归。”听到对方已经离世,嬴政等帝王心头怅然若失。
  “陛下,民间正在为袁国士立庙,把对方奉为又一农神。”有下。面人来报。
  百姓们听说袁隆平已经离世,一边悲痛,一边给袁隆平立庙,对方希望人们能够远离饥荒,并一直为此努力,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农神。
  帝王们微怔,道:“对方当得,不必阻拦。”
  “百姓们没有能力,信奉农神,是为了让自己心里有一丝安慰和寄托。”
  “可是我们身为帝王,能够做更多!”
  这一刻,不同时空想做些什么的帝王们男女声音混合到一起。
  没错,身为帝王,他们不像百姓那么无力,他们可以做更多。
  尽管他们现在种不出杂交水稻,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办法。
  【除了“杂交水稻之父”,我们还有“海水稻之父”。
  海水稻并不是种在海里的水稻,而是种在盐碱地上的耐盐碱水稻,截至目前我们海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百万亩,正在朝计划的“亿亩滩涂变良田”的目标进发!】⑦
  正准备动作的帝王们震惊,“后世居然连盐碱地上都能种粮食?!”
  要知道盐碱地可是寸草不生的地方。
  之前后世说杂交水稻适应性强,他们已经尽量高估杂交水稻,可再想,也没敢往盐碱地上想。
  要是盐碱地也能种粮食,那将凭空多出无数良田!
  “后世人才怎么那么多?怎么没给朕一个!”帝王们深深的羡慕了。
  要是只有袁隆平一个,他们还能安慰自己,可是并不是,后世不仅有“杂交水稻之父”,还有“海水稻之父”,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继任者,这让爱才的帝王们如何不羡慕。
  嬴政、刘彻、李世民环顾自己的朝臣,他们的朝臣质量绝对高,数量也不少,可此刻,嬴政、刘彻、李世民,就是觉得自己好缺人才。
  他们这些能臣众多的君王都这样,那些臣子不丰的帝王们更不用说。
  没有袁隆平这样现成的人才,帝王们目光放到本朝的农学家身上,“你们看懂杂交水稻了吗?”
  “回陛下,杂交水稻原理我们基本已经摸清,可问题是我们手中没有雄性不育水稻。”
  要知道雄性不育水稻出现的可能,可是十几万分之一,他们短时间哪能得到。
  “朕给你们加派人手寻找,不求你们做出后世那种高产稻子,可只要能让我们稻子增产一点,就算有功!”
  帝王们也知道一下得到后世的杂交水稻不现实,可总不能知道高产原理,却什么都不做。
  一时间,诸朝农学家们纷纷得到帝王们重用。
  在这之前,农学家们地位有些尴尬,虽说各朝都会以农为本,但农业上的专业人才却很少得到重用。
  他们以前目标不是很清晰,可是现在,他们知道自己未来的使命是什么,并会为之奋斗一生。
  【秦朝的稷、黍、麦、菽、麻、稻就介绍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看汉朝的美食。】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资料查着查着,居然弄懂了杂交水稻原理,虽然只是皮毛。
  
第二十八章
  【秦朝之后, 汉朝建立,只是汉朝前几代百废待兴,加上粮食产量、种类和秦朝差不多, 所以汉朝前几个帝王就不提了。
  这次咱们重点介绍汉武帝刘彻时期。】
  刘邦、吕雉、刘恒、刘启:“……”
  其中刘启情绪最复杂,天幕虽然略过了他, 却重点提他儿子刘彻。
  “我儿未来可是武帝!”刘启抱着还小的刘彻骄傲。
  他本就极喜刘彻这个儿子, 知道刘彻未来的成就后,二话不说就提前废了太。子, 让年幼刘彻比另一时空的刘彻更早成为太。子。
  纵使有大臣想反对, 可在刘彻未来谥号面前也没足够的底气。
  年幼刘彻知道天幕是在说未来的自己, 听的十分认真。
  【汉武帝刘彻时期,可谓是汉朝的重要转折点,在汉武帝之前, 因为秦二世血。腥残。暴,以致中原国力大降,一时被匈奴后来居上。
  后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 不得不与之屈辱和亲,汉朝初期的执政者们, 不管本身性格如何, 都以怀柔姿态对待匈奴,直到汉武帝刘彻时期, 大汉国力才有和草原一战的实力。】
  【只是在那之前,大汉对匈奴都是输多赢少, 哪怕大汉实力上来,对匈奴也没有太大信心。
  这时汉武帝采取“远交近攻”策略, 第。一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游说西域各国联合抵抗匈奴。
  结果张骞去的路上, 被匈奴一困就是十余年,等张骞逃出来,继续前往西域,发现想联合的大月氏已经换了地方,并且对方已经远离匈奴威胁,拒绝了和汉朝合作。
  倒霉的是,张骞回来路上已经尽量避开匈奴,结果还是被匈奴捉住,又被困了一年多,直到匈奴内乱,张骞才趁机逃回汉朝复命。】
  说到张骞,姜叶和江雪都为张骞叹息。
  按照当时匈奴对大汉的威胁,张骞不管是去西域还是回来的路上,都应该有避开匈奴,可偏偏就是避不开。
  “那个张骞好倒霉啊。”诸朝其他人为倒霉的张骞感慨。
  至于张骞本人,则深深叹了一口气,不愿再回想身处匈奴的那十几年时光。
  而嬴政和一众汉朝前期帝王们注意力则在匈奴的威胁上。
  嬴政先是意外匈奴后来压制中原,毕竟他所在时期,秦朝国力远胜匈奴。
  后来匈奴为什么能对中原后来居上,原因还不是因为胡亥这个秦二世。
  就算嬴政对取代的汉朝心里不舒服,却也不得不承认,汉朝没有对不起秦朝的地方。
  甚至汉朝前几代当权者,都是在给胡亥收拾烂摊子。
  而刘邦、吕雉、刘恒、刘启,还有刘彻本人,更关心,“大汉未来打败匈奴了吗?”
  “怎么打败的?”
  刘彻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被困十几年,合作又被拒绝,这种情况下,大汉如何应对?
  好在刘彻谥号“武帝”足够给予他们信心,毕竟刘彻要是对外没有功绩,绝对得不到“武”字谥号。
  【尽管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没有达成,却意外走出了另一条路,那就是为汉朝及后世开辟了丝绸之路,史称“凿空”。
  也是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汉武帝刘彻时期,中原食物变得丰富,算是中原食物史上的一次里程碑。】①
  “丝绸之路是朕政绩,不愧是朕。”刘彻眉眼舒展,心里自豪。
  之前他就对丝绸之路很感兴趣,没想到丝绸之路居然还是他的政绩之一。
  【接下来我们看看张骞这位祖宗严选出来的食物。
  张骞从丝绸之路带回来的食物包括但不限于:苜蓿、黄瓜、大蒜、香菜、西瓜、石榴、胡椒等。
  存疑的则有芝麻、葡萄、核桃等。】
  【介于东西多,咱们给它们分一下类,分别为蔬菜、水果、调味料三大类。
  可以说这些食物,百分之九十九,咱们后世都不陌生。】
  【首先来第。一个,苜蓿,嗯,这个名字对我和江雪两个来说挺陌生的,它不像其他食物,对我们来说非常常见。
  我们之所以对苜蓿陌生,是因为我们不是畜牧业内行,而对于畜牧业来说,它一点也不陌生。】
  【苜蓿,准确来说是紫苜蓿,别名紫花苜蓿、牧蓿。
  虽然它有食用和药用价值,但最大的作用,是作为畜牧牧草,和改良土壤肥力。】
  【我们现在之所以对苜蓿陌生,是因为现在苜蓿普遍作为牧草喂给畜牧们,远离了我们的食物菜单。
  虽然华夏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可不代表我们对畜牧业不上心,相反,大到牛马,小到鸡鸭我们都有养殖,苜蓿就是这些食草动物们最好的牧草饲料,在后世,苜蓿是公认的“牧草之王”。】
  “牧草之王,食草动物们最好的饲料!”刘彻眼睛一亮,要知道大汉跟匈奴打仗,军马必不可少。
  而苜蓿又是食草动物们最好的牧草和饲料,也就是说苜蓿能间接提升大汉实力。
  “张骞,这事你做的很好,等你再去西域,一定要带回更多苜蓿种。子。”
  已知苜蓿是好东西,他们大汉当然多多益善。
  大汉之后的朝代,苜蓿越来越常见,诸朝人通过天幕认识到苜蓿,以后可以专门给鸡鸭牛羊割苜蓿草吃。
  “其实苜蓿人也是能吃的。”诸朝不少百姓呢喃,要知道他们可食用过不少野菜,之前只是不知道名字。
  说到这,他们又羡慕起后世的富足,因为要不是有更多粮食,苜蓿怎么可能会远离人的菜单。
  秦朝,嬴政手里没有苜蓿,他吩咐下去,“先找出合适的使臣,等后世之人说完西域的食物,就前往西域。”
  按他对天幕了解,其他食物同样是好东西。
  汉初,刘邦、吕后、刘恒、刘启几个也想派遣使臣前往西域,不过他们比嬴政谨慎的多。
  嬴政所在的秦朝国力强盛,不像他们汉初,还在百废待兴。
  【除了做牧草,苜蓿还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植物可吸收的氮肥,算是天然肥料,这点大豆也有同样功效,它们都是豆科植物。】
  【提升土壤含氮量的苜蓿、大豆等豆科植物,和其他消耗氮的植物轮种,可做到有效增产。】②
  听到姜叶和江雪的话,诸朝不少百姓恍然,“难怪咱们种完苜蓿和大豆后再种菜,菜的产量很高,原来苜蓿和大豆是天然化肥。”
  先前他们只凭借种植经验摸索,却说不出粮食增产的原因,现在他们明白了。
  当然,苜蓿和大豆的确是天然化肥,但它们对粮食产量只能提升一年,而不是多年。
  要想粮食再提产,需要再次轮种。
  【黄瓜,在古代被称为“胡瓜”,后为避讳胡人出身的后赵石勒所改名。
  大蒜原名“胡蒜”,香菜原名“胡荽”,也都因为石勒而改名。】
  “胡人出身,后赵?”中原帝王们皱眉。
  他们已经知道后世有元清两个异族王朝,可是看后世意思,成功入主中原的异族,不止元清。
  【黄瓜皮薄翠绿,水分十足,口感清脆,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等功效。
  和其他需要更多过程才能吃到嘴里的蔬菜,黄瓜清洗过后就可以直接食用,算是少数模糊蔬菜和水果界限的作物之一。】
  【大蒜味冲,跟吃了口气清新的黄瓜正好相反。
  虽然味道冲,古人们对大蒜却很喜爱,因为大蒜可以给菜很好的调味,尤其是炒菜,大蒜是爆香三角“葱姜蒜”中稳定的一员。】
  【除却食用价值,大蒜还有很强的药用价值,生吃或者直接外用,都有一定杀菌消毒功效。
  制成大蒜素,更能高效抗炎杀菌,最关键的是,古代是可以制出大蒜素的。】
  “抗炎杀菌,炎莫非指的‘炎症’,菌又是指什么?”诸朝医师们思索。
  就像他们说的,炎症于他们而言并不陌生,可是菌,他们就摸不着头脑了。
  【大蒜素提取并不难,比如酒浸法,就是把大蒜捣碎烘干,然后用高度酒浸泡,一段时间后,上层液。体就含有大蒜素。】③
  【难的是古代没有高度酒,还有保存大蒜素的容器。】
  听姜叶和江雪说起大蒜素的利弊,诸朝医师们并没有气馁,“没高度酒没事,大蒜素比化肥、杂交水稻好做多了。”
  可不,这样一对比,大蒜素难度陡降。
  有医师准备用手边的酒试试看能不能做出大蒜素。
  还有的医师疑惑,“什么样的酒,能被称为高度酒?”
  酒浸法提取大蒜素步骤不难,在姜叶说完后也没人疑惑,很快姜叶继续下去。
  【香菜也是咱们常见的调味品之一,往往起最后装盘锦上添花的作用。
  有意思的是,香菜评价很两极分化,喜欢香菜的人会很喜欢它,讨厌香菜的人,会很讨厌它。】
  “我喜欢香菜,香菜特别好吃!”
  “我讨厌香菜,真是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喜欢它?”
  哪怕是古代,对香菜评价也存在两极分化。
  甚至他们对香菜的喜爱和讨厌,还变成了评论,一时间氛围变得浓烈。
  看到快吵起来的评论,姜叶和江雪连忙阻止。
  【其实大家喜欢和讨厌香菜,就出现在香菜的味道上,对于喜欢香菜的人来说,香菜的味道是芬香的,可对于有些人来说,香菜味道并不芳香,还很难闻,他们先是觉得香菜味道接受不了,才会不喜欢香菜。
  再深奥一点,人。体内天生携带喜欢和讨厌香菜的基因,没必要强求观念不同的人认同。】④
  “基因是什么?是不是血脉的意思?”诸朝古人们不明白什么是基因,只能按照自己的观念理解。
  不管怎么说,香菜之争的氛围缓和下来。
  【接下来,请容我们隆重介绍我们的夏季水果之王——西瓜。】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