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历史同人)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星陨落【完结+番外】

时间:2025-02-05 14:41:40  作者:星陨落【完结+番外】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二十九章
  【夏日炎炎, 瓜果玲琅满目,说到这,可能很多人心里都会浮现自己心仪的夏季水果, 但要论夏季水果之王,很多人一定会选西瓜。】
  姜叶的江雪说的太过肯定, 让诸朝古人们忍不住反驳。
  “夏季瓜果之王, 当然是夏瓜了!”
  “什么西瓜、夏瓜通通靠边,夏天论解暑, 还得看我们的寒瓜!”
  评论区热度一下窜上去, 比之前的香菜之争还热闹。
  直到有人评论, “夏瓜就是寒瓜,寒瓜就是夏瓜,两个不同名字, 指的是同一种瓜。”
  这让想分个高低胜负的夏瓜和寒瓜派沉默。
  他们不约而同停止发言,转而静静看着姜叶。
  果然,他们听见姜叶说。
  【西瓜古代曾用名为夏瓜和寒瓜。】①
  “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刚才还争高低的众人忍不住尴尬。
  除了争执热闹的人外,还有一群不明所以的围观者。
  他们大都是西汉张骞还没把西瓜带回前的朝代, 和以及西瓜来到中原后, 还没普及开的朝代。
  【西瓜汉朝时就传入中原,直到宋元时期才普及到百姓们的周边, 所以我们现在身为后来者,西瓜普及更广。】
  【而咱们今天吃的西瓜, 和古代的西瓜已经大不相同。】②
  姜叶身后屏幕放出古代西瓜和现代西瓜的对比图。
  只见古代西瓜只有巴掌大小,切开的横截面可以看出皮厚肉少, 其内瓤大都为白色。
  而后世西瓜个头能让人抱满怀不说, 切开的横截面皮薄, 里面是满满红色。诱。人果肉,不仅如此,红色瓜瓤里还找不到籽!
  “那是西瓜,后世西瓜怎么那么大,那么红?”诸朝古人们不敢置信。
  虽然他们手中的西瓜,跟后世古代图片有些差距,可是后世又大又红的西瓜,直让他们不敢认。
  【古代西瓜不仅个头小,皮厚,色泽不红润,听说味道也泛苦,而咱们现在又大又甘甜的西瓜区别好大。】
  【不仅是西瓜,之前咱们提的其他物种,古今模样也有很大不同。】③
  【就像我们现在的高产粮食离不开诸多农学家们的辛勤付出,咱们现在西瓜自由的今天,背后也站着一个女人。
  她就是吴明珠,我们的西瓜奶奶。】
  【吴明珠奶奶六十多年培育出三十多个瓜种,成功让西瓜伴随夏季,甚至夏季之前,就来到我们身边。】
  随着姜叶声音,身后屏幕:地头采摘了满地个头均匀的西瓜,一个不小心碰到,薄薄的瓜皮当即炸裂开,露。出里面一看就汁水丰沛,看不见西瓜籽的红色瓜瓤。
  “咕嘟。”画面真实的仿佛近在眼前,诸朝许多人都忍不住咽口水。
  “要是咱们也能吃到后世的西瓜就好了。”他们希冀道,尽管他们内心深处明白,这是奢望。
  “朕是帝王,都没吃过那么好看的西瓜。”刘彻吃着和后世不说两不相干,却也差别巨大的汉朝西瓜,嘴里泛酸。
  只是他情况还算好的,在他之前,嬴政和刘邦等汉朝初期的帝王,连不甜的西瓜都吃不到。
  也就越往后的时代,西瓜才越普及。
  “按照后世所说,咱们唐朝的西瓜比汉朝西瓜甘甜。”李世民边和妻儿、爱臣们吃瓜边道。
  虽然他们唐朝的西瓜比不上后世的西瓜,却也比汉朝西瓜刚传入华夏时味道甜。
  不过,西瓜是夏季水果他们知道,可是水果在夏季来临之前就来到他们身边,是什么意思?
  总不可能是西瓜夏季之前就成熟,这不违反常理吗?
  对此有疑惑的人并不少。
  “后世之人是不是说错了,西瓜哪有夏季之前就成熟的?”
  “这俩娃子一看就没种过地,说错话也情有可原。”
  他们的话变成评论。
  这次换姜叶和江雪对视,反而疑惑他们的评论。
  【西瓜夏季之前成熟,靠的是大棚技术和物流,而且别说西瓜只是提前一段时间上市,就是大家冬天吃到西瓜也是很简单的事。】
  这种常识性问题,在姜叶和江雪看来有些反常。
  其实不止是这个问题,还有之前的问题,也让人有点说不上来。
  要么,是在看直播的观众们在扮演古人角色,要么,就是他们节目组请来的水。军。
  不过现在正在直播,姜叶和江雪就算有疑惑,也没表现出来。
  评论区,开始有人对大棚技术和物流好奇起来。
  他们想知道,为什么西瓜一个夏季水果,后世冬天也能吃到?
  【大家别激动,我们一个个解释,大棚技术利用。的是棚内和棚外的温差原理,从而让棚内能种植反季节蔬菜和瓜果。
  其实古人们早在汉朝就有利用温度差种植反季节植物的记录,不过因为耗费巨大,仅限于皇家和贵族使用。】④
  【大棚技术可以看作人工温泉。
  除此之外,还有如海南岛这种热带地区,可以让农作物一年三熟,所以像我们的袁隆平爷爷和吴明珠奶奶等农学家们,就靠海南岛缩短过植株培育的时间。】
  “世上居然还有一年三熟的地方,诸卿觉得海南岛在哪?”嬴政沉吟。
  海南岛可以加速后世粮食的培育速度,自然也可以加速他们秦朝培养植株的速度。
  前提是他们秦朝能找到海南岛。
  “陛下,后世人取地名如果没有南辕北辙喜好,那海南岛应该在南方,而且是海中岛屿。”
  “加上百越那块稻米可一年两熟,臣以为,海南岛是百越更南之地。”李斯道。
  其他朝代也有人同样推测,并朝代越往后,推测的地理位置越准。
  【然后是物流,物流在古代被称为驿站,只是后世换了名字,提升了速度。】
  “看来后世驿站没多大变化。”
  关于物流,姜叶和江雪没多解释,古人们也想象不到后世的物流速度。
  这话题就这么过去。
  【回到西瓜本身,可能会有人觉得咱们说的西瓜自由有些夸大,关于这点,请看国外西瓜现状。
  如韩。国和日。本,人家西瓜可不像咱们按个论斤,而是按块卖,因为整个西瓜价格不便宜。】
  视频内开始播放日韩那边对西瓜的处理。
  只从西瓜外表,并没多大区别,区别在于他们对西瓜的处理方式。
  吃瓜瓤就不用说了,吃完瓜瓤,人家还把西瓜皮清理干净,把剩下的西瓜皮烹饪成美食。
  其实诸朝古代百姓很珍惜食物,对于烹饪西瓜皮并没太大反应。
  前提是没有后世华夏西瓜自由与之对比。
  看到后世华夏对西瓜论斤称,论个买的寻常态度。
  再看别的国家对西瓜的珍惜,一点不舍得浪费。
  诸朝古人们对“西瓜自由”几个字,有了更深感触。
  “我们也想西瓜自由。”诸朝古人忍不住道。
  西瓜普及前的朝代古人想吃西瓜,西瓜普及后朝代古人想吃更甜更多的西瓜。
  “培育西瓜的瓜,我们应该能做到。”诸朝农学家们道。
  不同于杂交水稻,西瓜从传入华夏就一直在改良,这方面他们有经验可循。
  【关于西瓜还有一个冷笑话,说是日韩喜欢偷华夏的文化传承,然后厚颜无耻说是自己家的。
  但是西瓜酱,哪怕他们知道配方,也绝对做不出来,因为他们国家没有那么多西瓜。】
  说着,姜叶和江雪放出西瓜酱的制作配方,见西瓜酱需要用到许多西瓜,诸朝古人回想起日韩对西瓜的珍视。
  “确实,他们国家没那么多西瓜,真可谓偷都偷不过去。”
  于百姓们而言,西瓜酱就是看热闹,可对于帝王们而言,这个冷笑话背后折射出来的政。治问题,足够他们上心。
  “后世有别国偷窃华夏文化,然后装成自己家的?往好一点说,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文明,往坏处想,他们这是其心可诛!”
  以嬴政为首的大一统帝王们,对于这事很敏。感。
  “日。本位置已经知道,韩。国又在哪里?”他们可以替后世走一趟,跟他们好好探讨一下华夏文化的归属权。
  对于赵匡胤和刘娥这类非大一统的执政者们,则想到更多,“后世别国之所以敢觊觎华夏,一定是看到了华夏的虚弱。”
  “韩。国,该不会是朝鲜/高句丽/新罗……吧?”有人找到关于韩。国线索,猜测道。⑤
  “不会吧,那个地方那么小,难不成后世对方疆域很大?”
  诸朝百姓们宁愿把对方往强大处想,也没想到人家就算没有实力,也能野心勃勃。
  帝王们也想到这个可能,毕竟按照他们的层次和理解,如果不是真的具备实力,怎么可能会来挑衅华夏。
  既然已经提前知道,他们不可能再放任对方成为威胁。
  “先是日。本,再是韩。国,都在朕不征之国的。名列里。”朱元璋深呼吸。⑥
  在看自己列出来的不征之国名单,只觉得越来越打脸。
  “那爹,咱们还出兵吗?”年幼朱棣问朱元璋。
  “废话,凭他们未来敢偷华夏文化,就说明有不臣之心!”
  对于不臣之心,朱元璋可不会容忍。
  “现在基本可以确认,后世所说的韩。国,和咱们所说的韩。国是同一个。”朱标查完资。料后道。
  为了防止误伤,朱标去查资。料,查完以后,反而得到证实。
  “陛下,在臣看来,后世之人实在小肚鸡肠,没一点宗主大国的风范。”宋仁宗时期,司马光率先发出不同声音。
  “只是一个笑话,司马大人何必上纲上线。”王安石皱眉,看着司马光不赞同。
  “那王大人有没有想到,后世之人这笑话被别国人看见,将有损我华夏威严?”司马光坚持道。
  从一开始,他就不认同后世观念,可是一直忍着,直到他摸索出只要不是故意辱骂,哪怕意见不同,也能看见天幕,他这才放心站出来。
  “难道这事不是对方不对在先吗?”苏轼忍不住道。
  “对方无礼在先,咱们宽容在后,这样才越能衬咱们宗主国的气度,而不是像后世那样讲笑话讥讽对方。”司马光是打从心底觉得后世讲冷笑话的行为掉价。
  可怕的是,宋朝除了赵匡胤和刘娥等少数执政者时期,宋朝其他朝代,像司马光这样态度的文臣们数量绝对不少。
  至于武将们什么态度,在宋朝,武将可没有地位,也无法在朝堂发声。
  “我呸,这跟人家打了左脸,还把右脸伸过去有什么两样?”
  “就是,越是这样,越会被人觉得是软柿子。”武将们聚在一起发牢骚,他们能做的也只有这些。
  “好了两位爱卿,咱们继续看天幕吧。”宋仁宗纵使心里赞同司马光,可也不想明面反驳王安石,马上熟练和稀泥。
  天幕上,姜叶和江雪对西瓜的介绍收尾,开始说石榴。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三十章
  【石榴古名安石榴, 不同于其他植物,石榴是树,且培育方式也和种。子们不同。
  其他植物可以通过源头种。子改良, 石榴树,确切来说树, 大部分都能通过嫁接改良。】
  “的确, 树可不像种。子那么好弄,最重要的是树生长时间比粮食蔬菜多多了。”
  “确实, 只怕这嫁接又是未来本事, 咱们学不来。”
  诸朝古人们已经做好外行看热闹的打算。
  【实际上我国古代就有嫁接技术, 《周礼》记载一种“连理木”,后世也有称“木连理”的,这都是嫁接手段。
  所谓嫁接, 就是通过手段把一株植物的枝条或者芽连接到另一株植物身上,要是成功存活,枝条未来长大, 结出来的果实就会具备两种植物的特点。】①
  【当然,这种特点有可能是它们双方的优点, 也有可能是它们双方的缺点。
  如果继承它们双方的优点, 就可以留种加大培育力度。】
  【除此之外,还得看两株植物的类型, 嫁接的一般都是同类型不同品种的树。
  如其他关系较远,比如苹果树和梨树;再比如石榴树和柳树, 虽然它们都是树,彼此就不能嫁接。】
  说着, 屏幕放出果树嫁接的详细步骤。
  【切下来嫁接到另一株植物上的被称为“接穗”“接芽”, 原地不动的为砧木。
  需要注意它们切口尽量平整对齐, 这样可以让嫁接存活率更高。
  除此之外,嫁接双方枝条也不要太粗,切口越粗彼此伤口越难以愈合,从而嫁接失败,这也是常见嫁接,都是细枝条、小芽缘故。】
  【果树嫁接好后,需要缠紧,这样有助它们愈合和固定,有芽的需要把芽露。出来。
  考虑到嫁接可能失败,一株树上一般都会嫁接多个枝、芽,以此增加成功率。】
  嫁接并不难,更别说这项技术古代就已经发展。
  看完嫁接术,诸朝古人眼睛一亮,“咱们也可以嫁接!”
  “没错,就是咱们大字不识,也会削树枝和缠绳子。”诸朝百姓们很激动。
  就算嫁接不成功也没关系,顶多损失几根枝条和芽,对两株树木都造不成太大损害。
  可一旦成功,他们今后的果子口感等方面会得到极大改良。
  面对学不会的杂交法,嫁接法便于操作,很快就有人行动起来。
  当然要想摸索出适合嫁接的树木,还需要时间。
  【其实除了果树,蔬菜也可以嫁接,只是蔬菜嫁接没有果树嫁接常见。】
  【石榴树味道酸甜可口,食用价值高,从古至今还被古人赋予“多籽多福”“喜庆团圆”等美好寓意,比如古代纺织衣、被上,就有很多关于石榴的图案。】
  “石榴好啊,看着喜庆还好吃。”诸朝古人笑道,很喜欢石榴。
  以后他们靠嫁接术,一定能种出更大更红更甜的石榴!
  【胡椒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一种很寻常的调味品,可是在古代,它的珍贵程度堪比黄金。
  唐朝时期,宰相元载贪。污胡椒八百石,气的帝王对其抄家掘祖坟。
  明朝时,胡椒价格有所降低,依旧可以当做俸禄发给百官。】②
  听到姜叶的话,唐代宗李豫叹气,“后世没说全,元载贪。污的何止八百石胡椒,还有其他无数金银珠宝、良田豪宅。”
  可谓比他这个帝王都富。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