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都打赢辽国了,不该是辽国给宋朝送钱吗?”赵匡胤不明白。
赵恒名字是在成为太。子之后改的,那时赵匡胤早没了,自然不知道赵恒并不是自己儿子,而是侄子。
但赵光义知道赵恒是自己儿子啊,他二话不说就给赵恒一个大嘴巴子。
“在打赢的情况下给人送钱,朕都没你这么窝囊!”
“那是,您连咱们自己士兵的俸禄都不发,更何况敌国。”赵恒忍不住嘀咕道。③
好在赵光义没听到,要不然会再给他一巴掌。
“父皇,您没听后世说,澶渊之盟为宋辽带来了和平吗。”
至于“一时”这个词,被赵恒自然而然忽略掉。
“就宋真宗这么拉胯的人,也配和汉武帝比?”刘彻不满。
在他看来,和拉胯人一比,衬的他好像也变拉胯。
总之,刘彻对宋真宗赵恒这个对手,十分看不顺眼。
“打赢还给敌人送钱,宋真宗如何配和我们陛下比!”卫青和霍去病也为刘彻报屈。
好巧不巧,他们的话直接上了天幕。
那感觉怎么形容呢,就像巴掌隔空扇在宋真宗赵恒脸上一样。
宋朝,刘娥忍不住掩面,“得亏先帝没了,要不然看到这评论,怎么受得了。”
至于其他时空还活着的先帝,刘娥为赵恒默哀。
宋真宗赵恒还活着的位面,看到卫青和霍去病对自己的评价,脸上红白青紫不停变幻。
至于他的臣子们,则深深低下头去,不敢直视帝王脸色。
【咳,其实宋真宗赵恒和汉武帝刘彻之间的联系不止咱们的举例,他们之间还有其他联系。
比如泰山封禅,汉武帝刘彻后来泰山封禅,宋真宗赵恒签订澶渊之盟后,也想办法去了泰山封禅。】
【而从古至今泰山封禅的帝王一共六位,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最后一个就是宋真宗赵恒。
自宋真宗赵恒之后,其他有大功绩者,再也没泰山封禅。】
姜叶和江雪话说的委婉,却足够让人沉默。
尤其是泰山封禅的几位帝王。
嬴政、刘彻、刘秀、李治、李隆基:“……”
救命,他们中间混进一个滥竽充数的!
泰山都因对方而蒙尘。
只有宋真宗赵恒不服,“就不能是后世那些帝王没有本事吗?”
他才不承认后世再没帝王泰山封禅,是自己的原因。
“宋真宗到底是谁?!”赵匡胤气的头晕,只觉得丢脸至极。
救命,怎么会有人拿着澶渊之盟这样的“功绩”去泰山封禅?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就不用说了,有几个帝王功绩能比得上他们。
汉光武帝刘秀重整大汉山河、唐高宗李治让大唐疆域更上层楼,就是李隆基,弄出安史之乱前,也是数得上的明君。
“宋真宗赵恒是赵匡胤的儿子还是孙子?”想到什么,赵匡胤略微冷静下来。
万一赵恒不是自己儿子,而是自己孙子呢?
看自己父皇看他们兄弟的神色不善,赵匡胤的儿子们瑟瑟发抖,生怕自己或者儿子是那宋真宗赵恒,要是真的,他们绝对逃不过一顿打。
在这之前,赵匡胤虽然也想评论得到宋朝更多消息,却都没有这一次来的渴望。
赵匡胤决定从源头上,堵死那个宋真宗赵恒上位的可能。
因为坚持不懈,赵匡胤的问题还真变成评论,内容是:“赵恒是赵匡胤的儿子还是孙子?”
看似平静的文字下。面,是赵匡胤起伏不定的心绪,和眼看爆发的愤怒。
姜叶和江雪看到这条评论。
【宋真宗赵恒原名赵德昌。
不了解宋朝帝王继位情况的人,可能以为宋真宗赵恒是宋朝开国太。祖赵匡胤的血脉。
实际上宋真宗赵恒并非赵匡胤血脉,而是赵匡胤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的血脉。】
“宋朝是弟继兄位?”宋朝前的朝代疑惑。
难道宋太。祖赵匡胤把皇位传给自己弟弟,而不是自己儿子?
“也有可能宋太宗皇位,是从兄长手中夺来的,要是这样,那宋太宗本事可不小。”李世民猜测。
要知道他兄长,当初只是太。子,要是兄长成了帝王,他夺位会更费劲。
“糟糕,大哥那边,我必不能善了,都是你这糟心孩子,害得我暴。露在你大伯跟前!”赵光义埋怨儿子赵恒。
“父皇,只要天幕还在,大伯知道未来只是迟早的事。”赵恒才不背锅。
这点赵光义自然明白,可就算知道躲不过,他也希望这个到来能慢一点。
“赵恒是赵德昌,朕的侄子?!”
“宋太宗是朕弟弟赵光义,而不是儿子。”赵匡胤突然得知真。相,别提多震惊。
“也就是说,大宋以后的帝王,都是赵光义的血脉。”这个“事实”让赵匡胤怎么高兴的起来。
“来人,让赵光义给朕滚进宫来!”赵匡胤生气,他自己性格自己还是了解的,那就是他绝不可能传位给弟弟。
“香孩儿,你……”郭荣本想说什么,最后只是拍了拍赵匡胤肩膀。
谁能想到摘了他桃子的赵匡胤,后来也被自己弟弟摘了桃子。
至于赵匡胤,已经承受不住晕过去。
要是未来宋朝能在他血脉手中,他就算死在郭荣手里也值了,可谁能想到,他辛苦一场,成全的却是自己弟弟。
【汉武帝刘彻对汉朝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可惜就算刘彻,晚年也没继续保持清醒。】
“朕晚年没有保持清醒?”刘彻正高兴,听到这话,忍不住正色。
【咱们之前提到过的海昏侯刘贺,他父亲是汉武帝第五子,他自己也当过皇帝,这事和汉武帝晚年发生的“巫蛊之祸”有间接关系。】
“朕之五子,不是据儿。”刘彻抿唇。
为什么他五子的儿子未来成了帝王,他的太。子刘据呢?
据儿未来会出事,刘彻本能抵触这个猜测。
可冕服里,他的手却攥成拳,并微微颤抖。
“巫蛊之祸。”后宫,卫子夫大惊。
未来到底发生什么事?
霍去病本想开口询问天幕,却被舅舅卫青快速捂住嘴。
“去病,不要掺和,这事咱们不能掺和,只能陛下来。”卫青低声对外甥道,神色凝重。
就像他说的,无论是他和去病,还是姐姐和太。子,此时都不能出言,只能他们陛下来。
“朕想知道巫蛊之祸的前因后果。”好似只过去一瞬,又好像过去很长时间,刘彻呢喃出声。
他的话并没有变成评论,可就算他不评论,姜叶和江雪也会为大家解惑。
【所谓“巫蛊之祸”就是汉武帝刘彻的宠臣江充等人构陷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用巫蛊对刘彻不利,刘彻相信,处死和卫子夫的女儿们,卫子夫和刘据也被逼至绝境,反抗失败后自缢身亡。
总的来说,巫蛊之祸让刘彻杀死了皇后后妃,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媳,还有许多宫人、朝臣和百姓,牵扯甚广,以至于汉武帝临终前,只能让不到十岁的幼子刘弗陵继位。】④
“噗!”姜叶念出的一大串名单让刘彻眼晕。
当然,那么多人里,他只在乎寥寥几个。
“仲卿呢,去病呢,那时候为什么不拦着朕!”刘彻精神恍惚的怒吼,吓得身边宫人们瑟瑟发抖。
后宫,卫子夫抱着年幼的儿女们泪流满面。
“只怕那时你们舅舅和表哥已经没了。”卫子夫不仅哭儿女们,还哭自己弟弟和外甥。
“舅舅,怎么会这样。”霍去病睁大眼睛,对糟糕未来极为震惊。
“去病,不要忘记咱们卫家的一切,都是陛下给的。”卫青神色悲痛,却语气坚定道。
所以,千万不要对陛下。流露。出一丝怨恨。
“舅舅,我知道,所以这次咱们一定不能再让姨母和太。子、公主们出事。”霍去病深呼吸,调整状态道。
“卫青和霍去病呢!”刘彻撕心裂肺的吼道,以至于嗓音都沙哑。
终于,他的话变成评论。
【巫蛊之祸发生的时候,卫青和霍去病均已离世,其中霍去病只活了二十四岁,算英年早逝。
卫青活了四十多岁近五十岁,寿命不算短,可还是无法跟活了七十岁的汉武帝刘彻比。】
“原来朕活了七十岁,那时仲卿和去病都没了。”刘彻再没办法欺骗自己,那就是卫青和霍去病都走在自己前面。
“去病,你要想保护姨母和表弟、表妹们,得一直活着才能行。”卫青没想到霍去病寿命居然那么短,短到皇后、太。子、公主们还没危机,他先出事。
“舅舅放心,我一定保重身体。”霍去病精神恍惚,想起自己刚才说的“大话”,只觉得脸红。
【刘弗陵长大后驾崩,由于膝下无子,当时还是昌邑王的刘贺被选为新帝,虽然不久就被废除,但也算巫蛊之祸间接受益者。】
“我已经被废了,不关心这个,你倒是说说我的墓怎么被扒的啊!”已经被废的刘贺发出呐喊。
巫蛊之祸和称帝对他来说已经是过去式,完全没有他的身后事重要。
“刘贺之后,大汉下任江山帝王是谁?”刘弗陵抿唇,十分关心。
既然刘贺不行,那谁行?
“有意思的是,大汉皇位最后又回到卫子夫后人手中。”
屏幕上多出这样一条评论,是汉朝之后许多人的共同感慨。
【是的,刘贺被废之后,大汉江山又回到卫子夫的血脉,也就是刘据的孙子,刘询/刘病已手中。
汉宣帝刘询也是西汉最后一个拥有庙号的帝王,整个西汉,拥有庙号的帝王只有四个。】⑤
“刘病已吗。”刘弗陵呢喃。
如果他没驾崩,皇位自然不可能拱手相让,可他要是躲不过生死大劫,那刘病已将会是个优秀继任者。
“还有父皇所在时空,大哥刘据要是没死的话,朕母妃应该也不会出事吧。”刘弗陵想起被自己父皇赐死的母妃,希冀道。
要是另一个自己成为不了帝王,他希望自己母亲也能活下来。
“也不知武帝得知朕,会如何感想。”汉宣帝刘病已轻嗤,对汉武帝刘彻情绪复杂。
刘彻得知未来皇位又回到刘据血脉手中,悲痛中夹杂着一丝庆幸。
他无法想象要是没有汉宣帝刘询,他今后该如何面对妻儿爱将们,又或者刘据、卫青他们,会不会对他心生怨恨。
“已经说完刘询陛下,总该轮到我的海昏侯墓了吧!”刘贺坚持不懈的评论。
终于,他的努力得到回报。
【关于海昏侯墓,起初是私人盗墓,后来盗墓贼们被抓获,而海昏侯墓,因为地震造成墓室坍塌,海水涌入等原因,我们才保护性挖掘。
现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文物,都被我们好好保存并展览,以便让更多人了解西汉文化。】⑥
“算了,我也说不上棺材是埋在水里好,还是被挖出来好,陪葬品没被盗墓贼破坏,算不幸中的万幸吧,不像我爷爷武帝,驾崩才没几年,陪葬品就出现在市面上,比我倒霉多了。”⑦
刘贺忍不住感叹,觉得自己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结果好巧不巧,他的话变成评论。
刘贺震惊睁大眼睛,连忙捂住嘴,不停摇头,以示那不是自己本意,他真不是故意说爷爷坏话的!
“那个刘贺,是朕孙子吧,也就是说,朕的陪葬品,驾崩没几年就被盗墓贼盗走。”刘彻心情本来就不好,这下更沉郁。
倒是后宫的卫子夫,心情有些转好。
【汉朝农作物就说到这,接下来我们带大家看明朝的农作物。】
“怎么是明朝,汉朝后面不该是我们唐朝吗?”李世民不解,他都准备好看他大唐的农作物了。
“没有我宋朝,前面不是还说我们宋朝有占城稻吗。”赵匡胤郁闷,然后更加用力揍弟弟。
“一定都是你小子和你小子后代的错,才让咱们宋朝榜上无名!”
被揍的鼻青脸肿的赵光义,“这也能怪我?”
“不怪你怪谁,宋朝可都是你的后代!”赵匡胤说着又是一拳。
浑身剧痛的赵光义决定回家就打儿子赵恒,如果不是这小子及后代,他能受这罪。
“没有元朝,是咱们元朝疆域不够大吗?”元朝不明白问题出在哪。
“前无元朝,最好后面也没清朝,要不然得多膈应。”朱元璋在姜叶和江雪说起元明、明清的时候就想说了。
他真不想让自己的明朝,跟前后异族挨边。
“明朝的农作物,朕想番薯一定榜上有名,还有玉米。”乾隆推测。
他若有所思,“若是按这个标准,明朝农作物完了,也不会介绍清朝。”
因为清朝有的农作物,明朝大都有,没必要重复介绍。
【不同于汉朝农作物,大都集中在张骞和汉武帝时期,明朝农作物们的传入时间,从明初贯穿到明末。】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三十二章
【明初的话, 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郑和。
汉朝有张骞,明朝有郑和。
不同的是张骞走的是陆地, 郑和则是出海,七下西洋。】
【而郑和能七次出海, 离不开永乐大帝朱棣的支持。】
“七下西洋, 海上那么多危险,还去了那么多次。”诸朝知道大海凶险的古人们惊讶。
朱棣听到后世说郑和。
“郑和可是我的人!”
已经登基的朱棣可以自豪说出这句话。
朱元璋还在, 尚且年幼的朱棣刚想高兴, 就收到自己亲爹怒视。
“臭小子, 你以后居然出海了!”朱元璋很生气。
年幼朱棣不服,“可是爹你之前不也下令造船,准备去倭国收白银吗?”
“那怎么能一样, 另一个你之前可不知道海外有白银,你居然违反老。子的规定,那就是不孝!”这才是朱元璋生气的点。
觉得自己驾崩后, 儿子不再听话。
“爹,您没听天幕说, 四弟派郑和下西洋, 是功绩吗。”朱标上前做和事佬。
“所以朕才只是说他两句,而没动手。”朱元璋冷哼。
【关于朱棣让郑和下西洋, 有人说朱棣在派郑和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炆,也有人说朱棣在借着找侄子为借口, 出海和其他国家做生意挣钱,毕竟明朝经济很不景气。】①
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和朱标一同看向年幼朱棣。
24/125 首页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