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厚葬,之前天幕就提过,厚葬不利于钱币循环。”
“原来如此,金银铜大都被带入地下,难怪后世要用纸币,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诸朝古人们恍然,明白了纸币能取代金银铜的原因。
“就算这样,也不能影响我们的厚葬吧。”诸朝贵族们皱眉道。
他们就算知道厚葬会对后世经济造成影响,但也不可能不厚葬。
“就是,那宋朝距离我们还远的很,那时候咱们早不在了,操心那个干嘛。”
“对,又不是同族血脉和一个朝代的人。”
宋朝之前的贵族们大都冷眼旁观。
“唉,从今往后咱们还是薄葬吧,少给后人添点麻烦。”
“虽然这样可能也改变不了什么,好歹也算一份心意。”但也有少数人改变厚葬做派。
就在这时,天幕突然出现一条评论。
“原来钱并不是消失了,而是存到了地下,既然是在地下,那直接把钱挖出来不就行了。”
“这主意不错。”诸朝大多数百姓们很是赞同。
只有诸朝贵族们,看到那个评论,头皮别提多发麻。
“不,快阻止他们!”
“怎么阻止?那时候咱们早就不在了,这算是报应吗?”
他们身为前面朝代的人,不关心后世人的情况。
后世人自然也不会对他们前面朝代人的坟墓手下留情。
“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薄葬还不行吗!”
“薄葬总好过被后世挖坟,真那样我们死不瞑目!”
大义没法改变诸朝贵族们厚葬的心思,但挖坟可以。
诸朝贵族们一反常态,纷纷支持薄葬。
之前姜叶也提过薄葬,但那时候他们都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厚葬人那么多,又不缺他一个,就算盗墓,也不可能那么倒霉。
现在知道后世穷的都用纸币了,那就不是小批的盗墓贼,而是大规模,甚至整个国家的人都可能参与进来。
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坟墓能幸免才怪!
【咳,大家请冷静,咱们现在私人盗墓是违。法的,而且咱们现在也没那么大的经济危机,没必要铤而走险。】
“盗墓在我们古代也是违。法的,盗墓从古至今就没有合法过!”
“糟糕,就宋朝那穷样,一定会对咱们坟墓下手的,咱们该怎么办?”诸朝贵族们又怒又急。
事实确实也是,宋朝及之后的人们,还真受到启发,准备行动。
别跟他们说屁的违。法,他们都快穷死了,还不如拼一把。
【宋朝之后的朝代,只会更缺钱,他们也用纸币。
除了宋朝交子外,古代纸币还有“鼎鼎有名”的大明宝钞。】④
“阿嚏,天幕这语气,绝不是说朕好话!”朱元璋敏锐道。
“还有,没钱会持续没钱吗?”光是想想,就让朱元璋感到绝望。
“大明宝钞又是什么纸币?”
明朝之前的人们好奇,明朝及之后的人们则是沉默。
“居然还能有不同类型的纸币,虽然金银铜也会更改款式,可是其本质不变,纸币则不同,后世有印刷术,纸越来越便宜,那纸币……”
诸朝心思敏锐的人们心里涌起一股不祥预感。
【关于纸币其本身,是没有太大价值的,它们依托的是国家信誉。
国家安稳时,哪怕纸币没有价值,也能平衡物价,时局动荡时,纸币的存在会加剧时局动荡。
至于为什么?是因为纸币易得,数量多少全看掌权者一句话的事。
越是战乱,古代当权者们越会加大印纸币的力度,他们以为那样就可以解决问题,实际上反而加剧问题。】
“缺钱的时候印更多钱,有什么不对?”朱元璋皱眉,还没意识到问题所在。
“为什么多印钱,反而解决不了问题?”朱元璋不明白。
至于朱元璋身边,也没多少明白的人。
但凡明朝有懂经济的人,也不至于出现大明宝钞这样的特色。
诸朝其他帝王很多也不擅长经济,但是他们身边有专业的相关人才。
比如汉武帝的经济大臣桑弘羊。
“陛下,天幕已经说了,纸币没有价值,有价值的是国家信誉。”
“时局动荡时,也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物品问题,但多印钱,一定会加剧问题。”桑弘羊道。
【首先是国家信誉问题,大家为什么会信任纸币?就凭你是当权者吗?
当权者一句话,就能让百姓们舍弃实打实的金银铜,转而用纸币吗?】
“自然不是。”刘娥摇头。
“难道不是吗?”朱元璋脸色涨红。
【国家要想得到百姓们的信任,得有实打实的保障才行。
这里正面例子是北宋刘娥,反面例子是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忍不住睁大眼睛,愤怒,“凭什么朕是反面例子?”
“朕倒要看看刘娥正面在哪?”生气归生气,直播还是要继续看的。
【两者的区别在于保证金,宋朝推行纸币时,是有保证金的,明朝推行纸币时,则没有保证金。
保证金是什么?
保证金是可以用纸币兑换的物品,包括但不限于金银铜、食物布匹等实用。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指望私人不靠谱,只能官。方兜底。】⑤
“什么,那明朝纸币居然没准备保证金!”宋朝人目瞪口呆。
“这得多大本事,居然敢这么玩?”刘娥恍惚不已,本来她不觉得自己有多正面,结果听完,她可太优秀了好不好。
“那明朝还在宋朝之后,直接抄都不会吗?”其他朝代的人皱眉。
“之前一直觉得宋朝差,没想到经济这块,明朝比宋朝还差。”
“朕堂堂帝王的信誉,还比不了保证金吗?”朱元璋咬牙。
身为宋朝之后的朝代,他自然知道保证金的存在,可是知道不代表他也跟着做。
在他看来,他这个明朝太。祖,就是最大的保证金!
【宋朝,在有保证金的情况下,北宋末年及南宋末年等动荡时期,都出现过经济崩塌的情况。
明朝一开始就没有保证金,从明初开始,大明宝钞就信誉崩塌,以至于后面越用,明朝经济就越不行,直至最后变成废纸。】⑥
“经济崩塌,来人,召见懂经济的大人们。”刘娥皱眉,直接喊专业的人来。
“大明宝钞最后变得连废纸都不如,噗!”朱元璋大受打击。
因为大明宝钞是他的心血之一,他投入很多精力进去,现在知道大明宝钞的未来,如何不让他心痛和崩溃。
【除此之外,就是数量泛滥问题,宋朝纸币是时局动荡时期才数量泛滥。
明朝不是,朱元璋是明朝开国太。祖,大明宝钞是他发行的,他一缺钱就会印大明宝钞,只能说大明宝钞之所以崩的快,朱元璋这个始作俑者功不可没。】⑦
“这么说,咱们宋朝也是有优点的是吧?”宋朝帝王们呢喃自语。
其他朝代人要是知道,一定啐他们一脸,因为至今为止,宋朝也就经济一方面能拿得出手,他们非但不以为耻,还反以为荣。
“父皇!”明朝,看到朱元璋捂着心口朝后方倒去,朱标、朱棣等人大惊。
朱元璋嘴里剧烈粗。喘,眼睛却没有闭上,“是我的错?可是我错在哪?不该印那么多钱吗?”
“父皇您别说了,还是休养为重。”朱标等人担心道。
“不,朕要继续听,朕一生经历那么多大风大浪,怎么可能会在这里倒下!”
“而且不把这个问题弄明白,朕心里不舒坦,又怎么能休养的好!”
总之,其他人实在拗不过朱元璋,只能一边担忧一边陪伴,生怕朱元璋再受刺。激。
【纸币数量泛滥会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通货膨胀,一个是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大于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物价短期或长期的上涨现象。】⑧
“什么意思?感觉听不明白。”诸朝大部分人道。
而听懂的人,则满脸凝重,“总之就是出大问题了。”
【简单来说,就是钱变多了,东西数量没有变,那样一来物价肯定会上涨,物价一上涨,货币自然变得不值钱。
然后这种情况下,古代官。方还加大力度印纸币,这是生怕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速度慢啊。】
“钱多了,钱不再值钱,反而是东西值钱。”
“可东西多了,难道不是好事吗?”有人依旧迷糊。
“问题是纸币不值钱,你用实用。的东西,换来了一堆废纸,这样也是好事吗?”
“那肯定不是好事,原来天幕说纸币没价值是指这个。”
“东西值钱叫通货膨胀,钱不再值钱,叫货币贬值。”
“这两者也算‘相辅相成’了,只不过是反面的相辅相成。”
“既然这样,该怎么解决问题?”朱元璋明白以后,赶紧问办法。
他已经知道大明宝钞问题所在,可还是没解决办法。
【要知道,纸币所代表的消费,只是经济整体的一部分和末尾。
只在尾。巴上使劲,是不可能盘活经济的,只能从源头的生产下功。夫,才能让经济良性循环。】
“说了跟没说一样,怎么在生产下功。夫,你们倒是说清楚啊!”朱元璋心急道。
其他人虽然也不是很懂,却不像朱元璋这么火烧眉毛的暴躁。
【简单举例就是扩大生产规模,招更多工人,让工人们创造更大生产价值同时赚到钱,有钱之后他们就会买东西,然后带动其他产业的兴盛。
市面上东西多了,还有买东西的人多了,自然能一定程度缓解和度过通货膨胀。
当然前提是不出现突然加印货币的大聪明。】
大聪明们:“……”
“居然那么麻烦,还要从源头做起。”
比起这个,果然还是印钱更加轻松。
【这就是纸币等没价值货币的弊端,像金银铜等货币,就很少遭遇通货膨胀和贬值。
一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有价值,可以抵御一定的通货膨胀风险,二就是它们的数量无法泛滥,不像纸币,那真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⑨
“看来看去,果然还是金银铜更好!”
“那咱们可要珍惜了,我们可不像后世一样也用纸币。”
宋朝之前,没用纸币的朝代众人道。
“关于这一块,朝廷也得制定相关政策。”
他们官。方也迅速行动。
而已经用上纸币的朝代,人们道:“其实纸币并不是必须的,有时候以物易物也挺香的。”
他们没有金银铜抵御通货膨胀风险,但可以不使用纸币。
这次换他们官。方傻眼。
尤其是明朝,百姓们宁愿以物易物,也不愿意用大明宝钞。
虽然他们强制让明朝百姓们用大明宝钞,可当百姓们真想跳过货币交易环节,还是有办法的。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七十五章
【到咱们今天, 除了纸币外,还增添了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是什么东西?”诸朝人们不解。
纸币他们还能理解一点,虚拟货币就完全不懂了。
【虚拟货币就是电子数字存款, 比起纸币,连实体都没有。
从虚拟货币我们可以看出, 货币有没有实体并不重要, 关键是背后的国家信誉。】
看到虚拟货币的相关视频,诸朝古人倒吸凉气, “这跟假。钱有什么区别?”
“虚假的钱, 居然也能用?!”
“国家信誉, 我想我理解了,国家安稳时,哪怕是虚假的货币也能维持经济, 可一旦国家动荡,哪怕是实体的钱也很难保证。”
虚拟货币带给古人,尤其是古代经济学家们很大冲击。
他们觉得自己对经济一道的理解更深。
尽管他们所在的古代用不到虚拟货币, 可其中道理是相通的。
【大致说完经济,我们来看经济体系。
如果把钱财比作水源, 那么在地面上的钱可称之为活水, 地下的钱被称为死水。
随着古代厚葬和存钱等各种习惯,最后连带地面上的水变少, 少到再也循环不成活水。】
“把钱比作水吗,这我们也懂了。”
姜叶举例通俗易懂, 就是不懂经济的古人们听懂也没问题。
“可怎么让水源‘活’起来”
“之前天幕不是说了,从生产入手吗?”
“谈何容易。”
“说起来简单, 做起来难啊。”
【如果厚葬和存钱行为是个人行为, 那么国家的插手, 会让经济体系更进一步的崩坏。
就像宋朝及之后朝代的纸币,他们加大纸币数量,非但没有挽回经济,反而对经济造成更强冲击。】
“现在知道原因了吧,除非国家愿意,要不然私人对生产力的提高是很有限的。”
“没事,如果咱们朝代不愿意提高生产力,那咱们就换一个朝代。”
原本对他们古代生产发展情况不是很抱希望的人愣住。
对啊,他们怎么就没想到呢,之前真是一叶障目。
【还有明朝大明宝钞就不用说了,没有保证金外,他们还会强制让百姓们使用大明宝钞。
然后最骚的操作来了,那就是明朝的大明宝钞,官。方是不回收的!】①
“噗,纸币他们官府自己都不认,居然让百姓们强制用。”
“这不是明摆欺负人吗!”
“自己发行的纸币自己都不认可,明朝的经济体系还真是……”
“难道明朝就没一个懂经济的官员?不会吧?”
他们实在很难相信这个猜测。
“两种可能,明朝要么没有懂经济的官员,要么明朝的帝王们不听。”
“不回收怎么了!”朱元璋脸色涨红。
他知道这事自己做的不地道,但却不愿意听人直接说出来。
【而这种行为,是实打实的与民争利,明朝把经济损失转移到天下人身上,这种情况是纸币弊端,两宋时期也有。
但明朝跟宋朝不一样,宋朝经济好歹平稳过一段时间,明朝则是从一开始就崩了,可以说经济从明朝建国到亡国,一直都是明朝的短板。】
宋明清的百姓们:“……”
他们这是只有倒霉和更倒霉的处境啊。
“强制让我们收下大明宝钞,却又让我们花不出去,可不就是让我们承担朝廷的损失吗!”明朝百姓们双眼猩红。
76/125 首页 上一页 74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