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千里万里月明——纵虎嗅花【完结】

时间:2025-02-06 14:40:25  作者:纵虎嗅花【完结】
  杨金凤话没说完,幼儿园老师就找来了,老师吓死了呢,河边井沿都找了一遍。
  杨金凤这辈子最尊重教书先生,连忙起来,招呼人进屋喝茶,又讲了许多好话,特别客气。
  等老师把棠棠带回去,院子静了,春天绿得可真寂寞啊。
  明月想跟奶奶说点什么,可杨金凤很疲惫了,她蹬了一上午的三轮车,骑遍附近五个村庄。
  明月便默默地去烧锅,吃饭,等锅屋也静了,杨金凤要下湖地干农活,嘱咐她好好写作业温书,走时别忘闩门。
  杨金凤往田野去了,明月走到羊圈,把她心爱的羊羔抱怀里,跟羊羔说起话来。
第2章 明月的自行车总掉链子……
  明月的自行车总掉链子。
  她刚骑到榆树下,链子就掉了,八斗叔路过,过来帮她。八斗叔三十了,没结婚,也没出去打工,在子虚庄很稀罕的哩。他跟旁人不大一样,他写诗,研究毛笔字,尽搞歪门邪道,同他一样年纪的哪个不出去打工?就他常年溜达这那的,跟谁都熟,谁家需要搭把手,他都去,人当他面说得很好听,背后说他是个傻的。
  哪个村没个傻子呢?
  八斗叔还爱劝架,谁家因为鸡毛蒜皮的事闹上了,他总要叼个烟,一张嘴必是:“给我个面子……”有没有人给他这个面子呢?说不好。
  明月小学时叫八斗叔拦过,硬不让走,叫几个小孩儿听他念诗,他问她们好不好,她们捂嘴笑,心里害怕都跑掉了。
  瞧,八斗叔这大清早的,胳肢窝又夹了书,一手抽烟,不晓得晃荡啥过来了。
  “妮儿,吃了?往哪儿去?”
  明月说:“吃了,打算去澧塘呢。”
  八斗叔把烟头丢地上腻了两下,把书递给明月,蹲下捣鼓车链子。书用旧报纸包了封皮,脏不拉几,明月站在榆树下看他修车。
  八斗叔的脑袋真像老母鸡呀,头发蓬蓬的,他还留胡子,很滑稽,白衬衫领口那油亮亮的,也不晓得洗……他家里只有个老娘了,他本来还有个哥哥,据说是个很平和很勤快的人。但有一年的夏天,是个午后,不晓得因为什么事,他爹打了他娘一顿,打得很凶,打完便那样了吧,该做什么做什么,他爹躺在席子上睡午觉,老大本都出门了,又折回来,拿斧头把爹砍死了。
  这桩陈年旧事,明月这个年纪是不晓得的,却也听过。八斗叔的哥哥去坐牢了,他跟着老娘过,他那会儿才十几岁。
  子虚庄的人总是说,那个年轻人是很好的,真吓人,竟然做出那样的事。
  起先,吓得人都不太敢跟八斗家往来,慢慢把这事忘却,又正常来往。
  明月其实也有点怕八斗叔,他跟人不一样,人呐,一跟旁人不一样,就莫名叫人害怕。但八斗叔是个很热心的,爷爷活着的时候,他时不时来家里同爷爷喝酒,他还送过明月词典,不晓得哪里搞来的。
  “好了!”八斗叔两手油,只往大榆树上抹。
  明月递过书:“八斗叔,你真爱学习。”
  八斗叔重言道语,又提他其实考上了大学,叫人冒名替了,这话子虚庄的人都听过,明月问奶奶,杨金凤说听他吹呢,是他发癔症自己想的。明月也爱想象,她一寂寞就爱想象,叫自己坐在另一个世界里头快活。杨金凤这话把她惊得不轻,幸亏,她想的事从不跟旁人说。
  “妮儿,知道王小波不?”八斗叔问她。
  明月想了一下:“王寨的?”
  只有王寨的那姓王的最多。
  八斗叔哈哈大笑,明月说:“要不后溪的?”
  后溪也有几家姓王的人家。
  八斗叔笑得更像老母鸡了,头发炸开,乌烟瘴气的。
  明月想不出那会是哪里了。
  “王小波是大作家!”八斗叔又摸出一支烟,他点上后,神情陶醉,好像他就是王小波。
  明月最早接触的作家是电视里,电视里放武侠剧,上头字幕写着“原著金庸”,她小时候就想,金庸一定是古时候的一个大作家,后来,才晓得金庸还活着。
  “王小波还活着吗?”明月觉得真稀奇,大作家叫王小波,像王寨的人。
  八斗叔说:“死了,但他的精神永远不会死,人活着都该有自己的精神。”
  明月笑笑,八斗叔是这样的,他总要说旁人都不会说的,也听不懂的。明月不晓得怎么回应,她又不认识王小波,他的精神无从领会,可是,人八斗叔刚给她修了自行车,她觉得不赞美一下八斗叔,实在亏欠。
  “八斗叔,你真有文化,你给冯大爷家写的门对子刚我骑车过还见了呢!”
  她说完赶紧骑上车,她害怕八斗叔再说出些什么她不懂的,那可就太糟了,她无法回应,就像她自己也常常身处这样的困境,老没人听自己说话,灵魂就会慢慢睡着的。她忽然很可怜八斗叔,没人愿意听他说王小波,她跟八斗叔是一样的呀,为什么却不愿意听他说话呢?
  她不认识王小波,如果没说对,八斗叔也许会更寂寞。
  天晴的这样好,不去打工的人便忙春耕,年轻人很少,原野上鸟雀起起再落落,绿色叫风挪近又放远,明月车子蹬得飞快。
  澧塘是热闹的,一到春天每天都跟赶集似的,不过**里地,跟子虚庄就全然不同了。路边,农家乐的老板娘们站门口拦车,问开小汽车的人要不要吃鸡,吃大鹅。
  澧塘的人会做生意,山谷里的老泉灌到瓶子里一块钱一瓶卖给吃饭的城里人,这生意独属澧塘人,泉是他们的,卖小玩意儿也只能澧塘人卖。明月是小孩子,也叫人撵过,她脸皮厚,人要是大声吓唬她,她就装听不见,慢慢走一边去,过会儿,再悄摸回来。
  周末人多,多的加她一个世界好像就给塞满了。卖东西的也越来越多,都想挣这个钱。
  谷里开着野花,没人看没人管,开得昏天暗地。明月一串风铃没卖掉,人说有点土,她雕的小塔卖十块钱又被说太贵,一泡生意都没做成,真沮丧呐!
  明月抱着花布袋子往深处走。
  日头漏了点光在山谷里头,一半明,一半暗,春风变凉了,打密的草艳的花里流荡过去。人的眼睛一瞧见这样青的山,绿的水,心也爽利了。明月掐了许多花,盘腿坐那编花环,她手巧,随的是李万年,李万年什么家什都能自己打,更不肖说,给小辈儿变戏法似的编出各样的小玩意儿。
  光有花不成,还得有柳条,日头挪到身上来可真暖和,春天就是这样,一天比一天有意思。明月哼着歌,坐在半截破墙头下面已经编了三个。
  后头有人过来,踩的草地簌簌响。
  李秋屿没看见这里有人,他听见流水,想过来洗把脸。
  老泉淌出条小溪来,清可见底,李秋屿洗了脸转过身时,就瞧见了明月。
  他看着年轻,身材很高,腿长,因为夹克衫短的缘故,就更长了。明月一眼看出他是城里人,春天风躁,他的脸却是白的,一点春风的痕迹也没有。
  李秋屿觉得这女孩子眼睛很有神,冲她一笑,明月有些拘谨:“你好。”
  他没打算说话的,笑了笑:“你好。”
  明月抱着花环站起来:“你是来解手的吧?”
  李秋屿没明白:“什么?”
  明月解释道:“你是不是找不着茅房,来这儿解手。”她以为他是看见自己,不好意思脱裤子了。
  李秋屿笑说:“当然不是,我看起来像那种人吗?”
  明月抿着嘴,摇摇头,他可不像,他白白净净的,眼珠子乌黑,是个怪好看的大人,风一吹他的头发,清清爽爽。
  “请问你拍照片吗?”明月问他。
  李秋屿说:“不拍,有事?”
  明月失望地看看他,她以为,他会拖家带口来玩,需要个花环。
  “没事,我问问。”
  她又把风铃从布袋子里拿出来,风一吹,叮当响。
  “你要不看看我叠的风铃,想不想买个?”
  李秋屿导航导错路,开到这里,这里民风并不算淳朴,驶过路口时,被澧塘的人要了过路费。刚进来,便有人围上来卖东西,他什么也不需要,那些半大孩子堵着他,他要了一瓶水。
  “多少钱?”
  明月说:“一块钱一串,你要是拿三串就两块钱。”
  李秋屿不说话,笑着看她,明月脸怪热的:“我不是进人家的东西,这是我自己编的,没要贵。”
  李秋屿说:“没说贵,不念书了吗?你们这的小孩儿都在这儿做生意?”
  明月说:“我不是澧塘的,是子虚庄的,我念初一。”
  李秋屿似有所思:“你父母呢?他们允许你周末来这儿卖东西?”
  明月说:“我跟奶奶过,父母都在外头打工。”
  李秋屿便掏出钱夹,给了她五块钱的票子,明月难为情了:“我就叠了三个。”
  李秋屿说:“三个就三个吧。”
  明月没开张,一毛钱没有,她要去人店里换下零钱,李秋屿本想阻止,她却脚踩风火轮,急忙跑了。
  李秋屿料定这五块钱打了水漂,可惜她那样一双眼。
  他走出山谷,明月跑得吭哧吭哧回来了,把三块钱找给他。
  李秋屿捏着票子,问道:“还卖什么吗?”
  明月非常高兴,木塔掏出来:“这个,十块钱,我自己雕的。”
  李秋屿拿在手里看了看,蛮精细的手工品,他有些存疑:“你雕的?”
  “我爷爷会木匠活儿,我跟他学的。”
  李秋屿笑笑:“不是你爷爷雕的?”
  明月低了头,揪花环上的柳叶:“我爷爷死了,这就是我自己雕的。”
  李秋屿声音也低了下来:“抱歉,你手艺挺出色的。”
  他说话斯文,像老泉下头的小溪,不急也不慢地往前淌着,明月抬起脸,腼腆笑笑,对大人跟她说抱歉觉得稀奇。
  “要是你买,就八块钱。”
  本来十块钱不还价的,明月觉得,她的木塔值这个钱,她费了一周的功夫,手指头锉烂了,木塔上的窗户都瞧得清呢。
  这弄得李秋屿不买都对不起她的让利。
  他给她十块钱,明月坚持把先头的两块还给他,他不肯要,明月很固执,李秋屿觉得自己同一个小女孩拉拉扯扯也不太好看,便没坚持,问起她路。
  明月得了十块钱,心里特别甜蜜,她要把花环都送给李秋屿,李秋屿说:“你辛苦编的,我可以买。”
  一切都很自然很自然地发生了,他没有要买东西的打算,却买了一堆。
  明月本想五毛一次租给那些拿照相机的城里人,可她改主意了。
  “这个不要钱,送给你。”
  李秋屿说:“这怎么好呢?我要这个也没什么用处。”
  明月笑道:“怎么没用?拍照片戴头上可好看了。”
  李秋屿说:“我不爱拍照。”
  “那你能送人啊,送你的姊妹。”
  “我的姊妹不爱这种东西。”
  明月有些惆怅:“那我没什么好东西送你了。”
  李秋屿笑道:“你这生意做的。”他像是思考了片刻,把车里的一个熊猫公仔给了明月。
  非常可爱憨厚的熊猫。
  李秋屿说:“拿去玩儿。”
  明月爱不释手,瞧了又瞧,她怕弄脏了公仔,放进袋子,心想棠棠一定会高兴坏的。
  可这么大这么漂亮的玩具,肯定很贵。
  她挣扎得脸通红,到底把那十块钱还给了李秋屿:
  “我用木塔给你换吧。”
  李秋屿说:“礼尚往来,这是送你的,木塔是你的劳动成果我不能白拿,花不少功夫吧?”
  明月觉得他声音真好听,真温柔,听得人都生了点寂寞,也不晓得怎么回事,她觉得自己很受尊重。可这样的人,这样的声音,昨天还没有,明天也不会有了。她心里像是日头落了,黄昏时分。
  “那你明年春天还会来吗?”明月问。
  李秋屿是给人烧纸,归来误入歧途,明年春天,他有些出神,他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
  明月很急切说道:“你来,我会送你一个很好很漂亮的木雕,不要钱,你来不要钱的。”
  她很郑重强调:“真的,你是不要钱的。”
  李秋屿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小孩子这样认真,他很擅长给人以怜悯,叫人好过些。但他不好答应一个小孩子,他不会再来。
  “我其实是开车走错了路,明年春天……应该没办法过来。”
  明月心里像是叫风吹满了哀愁,她讪讪地笑一笑,不再说话。
  李秋屿看看手里风铃,说:“风铃就很漂亮了。”
  明月不大信:“刚那个阿姨说我这风铃太土了,所以没要。”
  李秋屿笑道:“怎么会呢?能做出这么漂亮的风铃很了不起的,物美价廉。”
  “那你喜欢我的木塔吗?”明月不好意思问道。
  “当然,我还没见过你这么聪明的初中生。”赞美一个孩子,是很轻而易举的事情,李秋屿完全不用花费心思,他的模样,好像从不会说任何一个叫人不愉快的字眼。
  他认真跟她说话,明月想哭,她的心就像澧塘的老泉,汩汩冒着,不停往外冒,流出一条永不干涸的溪流。她却没有机会再送他木雕,他要走了,从哪儿来不晓得,要到哪里去也不晓得。
  “等过年去庙会,我会跟菩萨求叫他保佑你。”明月想不出什么了,只能说这。
  李秋屿非常意外,他笑道:“菩萨保佑我什么?”
  明月说:“保佑你发财,长命百岁。”
  这是一个小孩子能想到的最好愿景了,李秋屿失笑:“有钱有命,非常好。”
  “我们这正月里头,还有书会,热闹得很。”明月极力想跟他再说两句话,她多希望再见到他啊。
  李秋屿自然是不感兴趣的,但他很懂照顾一个孩子的情绪,她看上去很文静,其实很爱说话,也不算怕生。
  “卖书的吗?”
  明月笑了:“不是,是说书的,就在隔壁花桥子的麦地里。”
  李秋屿想了想:“正月那么冷,为什么不放在这会儿呢?”
  明月说:“那不行,麦苗起身就不能踩了,回头不结穗,没听说过三月里办书会的。”
  李秋屿没听懂,笑笑:“你知道的很多。”
  明月低头踢了踢小石头:“我知道庄稼的事,城里的事我就不知道了,我是井底之蛙,就坐这里,只能瞧见我们这里的事。”
  她觉得挺害羞,为自己不晓得城里的事。
  这小孩子说话显得很寂寥,脸是稚气的,话又很老成,李秋屿道:“城里的人也不知道庄稼的事,大家生活的环境不一样而已。”
  明月抬起头:“城里的人只想来吃走地鸡,不想知道庄稼的事,可我们这的人想去城里,做城里的事。”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