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极具冲击力,明月愣住,一只真实的苍蝇过来,它竟然藏在这么整洁的书店里!就停在本页,稍微一动,又飞走了,明月的眼睛跟住它,想要把它赶出去,苍蝇极其狡猾,一抬眼仿佛就没了,无影无踪,她目光追随苍蝇的时候,看到一个人,他快速伸了下手,像是攥住什么,赵斯同很自然和明月对视了,微微一笑。
他是个非常好看的年轻人,高挑,挺拔,叫人眼熟,他走到明月跟前,伸出手:“是不是想赶跑这个?”
苍蝇像是晕厥过去,躺在他掌心,明月惊诧,看他的表情就像看表演杂技的,他一开口,声音、举止,竟很像她最熟悉的李秋屿,温文尔雅,特别有教养。
明月不喜欢有人像他,她直觉像看到假货,说不出为什么,也许因为他徒手捉苍蝇,她指指垃圾桶,意思他可以扔了。
赵斯同却头一偏,说:“我也很喜欢你手里这本书,不过我觉得,你看起来不大,看这本书有点早了。”
他深知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越是劝阻,越能激发起他们的叛逆,尤其是表达一定“轻视”时。明月对陌生人十分警惕,她放下书:
“我不喜欢,刚随便翻着玩的。”
赵斯同拿起它,微笑说:“这是俄国最好的作家写的,我的一个朋友也非常喜欢……”
明月打断他:“你刚逮过苍蝇,再摸书不太好吧,别人还要买呢。”她觉得他素质不高,虽然看起来十分有风度,头发也不油。
赵斯同凝神看她几秒,一点也不尴尬:“多谢你的提醒,我一会儿就把它买下来,你看起来像高中生,现在的孩子都这么直率吗?”
他跟人开玩笑特别自然,又缓和了气氛,明月牢记李秋屿的话,不跟太过主动的异性搭腔,无论对方外表如何。她反问道:
“你说的不也很直率?”
赵斯同笑声爽朗:“你这么机灵,我相信你成绩一定很好。”
明月又指了指墙上标语:请勿大声喧哗。
赵斯同感觉到了乐趣,她很特别,她跟他这样的大人说话,不害羞,不胆怯,近距离观察,她算得上小美人,人很明净,一点蠢相都没有。他同时感到欣慰,能跟李秋屿说上话,交谈融洽的,应该是一个特别的孩子,赵斯同想到这点又忍不住微笑。
明月发现他在看自己,那种奇怪的直觉更加清晰,他是潮湿的,外面阳光明媚。
她没再搭理赵斯同,他在原地翻起《鬼》,自言自语着:“伊万王子,伊万王子。”
明月心里砰砰直跳,觑过去一眼,他的身形太像李秋屿了,光看背影,简直能认错人。他是谁?为什么像李秋屿?他们都看《鬼》……明月克制住想过去问话的冲动,一扭头,见乔老师带着张蕾上楼了。
二楼空荡,很容易捕捉到人,乔胜男见过一次赵斯同,他不单资助学生,对支持学校培养骨干教师也十分有兴趣。学校组织了一次会议,她作为教师代表,见到了赵斯同,他的长相和年纪成为散会后女老师们的一个谈资,他给所有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完全是正面的。
他非常尊重老师们,一点不像生意人。他极有礼貌,谦卑,爱笑,连最挑剔的人都挑不出他半点毛病。
赵斯同也看到了乔胜男,他一点架子没有,主动上前,竟然能准确记住她的姓氏:“乔老师好,这么巧,你也来逛书店?”
明月在一旁看着,跟张蕾对视一眼,两人显然都有些意外,张蕾的脸色,总是苍白着,她很快把目光转到赵斯同身上。
赵斯同请师生三人到二楼的休闲区域,喝一杯咖啡,乔胜男本来是拒绝的,可赵斯同有种魔力,他一开口邀请,叫人不好意思拒绝,他的表情绝不是嘴上客气,而是诚挚无比的。
乔胜男说:“这是我两个学生,今天有售书会,我们来看看。”
她跟任何男人说话,都是一个模板,好像对方是丑是美,是穷是富,都不影响她的冷淡和模式化,在她眼里,男人没有性别一样。
赵斯同的目光在明月和张蕾身上交错,笑着说道:“乔老师是名师,名师出高徒,我看这两个小姑娘都是聪明相。”
乔胜男说:“确实,这两个孩子成绩都相当不错。”她有一说一,不会刻意谦虚,她给两个学生也介绍了赵斯同,“这位就是给咱们学校捐实验室和教学楼的赵先生。”
原来是他,明月心里又惊诧一阵,乔老师一来,赵斯同便认认真真同大人说话去了,明月沉默着,她听张蕾开口:
“请问,您是叫赵斯同吗?我这么说可能不太礼貌,我听说我们新楼命名‘斯同楼’。”
张蕾跟这样的大人说话,是一点也不高傲了,她微笑着,是最懂事的好学生,赵斯同笑道:“对,我叫赵斯同。”
张蕾问:“您的名字出自《易》吗?同人卦,‘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是取自这个寓意吗?”
明月不由看看她,她只瞧着赵斯同,没人知道张蕾在想什么,她觉得乔老师一点也不好看,显老,像失去水分的蔬菜,可眼前这么英俊的男人,显然更乐意跟同为大人的乔老师说话,他觉得她跟明月是小孩子,压根注意不到,她要把乔老师“挤”下去,她要他的关注。
第46章 对赵斯同来说,张蕾……
对赵斯同来说,张蕾长相普通,唯一吸引人的是她脸色近乎透明,一双眼睛嵌在里头,像纸张戳了两个窟窿眼儿。
“你是第一个猜准我名字由来的,你这个年纪,竟然知道《易经》,那个可不是一般人想了解就能了解的。”他又转脸看向乔胜男,“乔老师,真是后生可畏,我都不知道现在的学生这么厉害。”
他跟谁说话都是认真对待的样子,叫人觉得受尊重,明月发觉这点跟李秋屿又出奇地一致,他像是跟李秋屿一块打娘胎出来的。
为什么会这样像?不知道。
张蕾坐得很矜持,她五官不够突出,可浑身上下做出一种少女才有的美丽,她得到这样的夸赞不稀奇,但这来自一个成年男性,一个看起来很有魅力的男性,这点才重要,她知道乔老师比自己懂得更多,她是老师嘛,可她不好看,又老了,没男人稀罕她,她笃定赵斯同只是出于礼节,加上她的老师身份,才跟她客客气气交谈着,离了这身份,她什么也不是。
“你们是来参加售书会?拿到签名了吗?”赵斯同很会聊天,从不叫话掉地上,乔胜男说,“签名倒无所谓,这人的书早些年看的了,今天来见见什么样。”
赵斯同笑道:“人就是这种心理,总想见见真容,其实见了,好像和自己也没什么差别,一个鼻子两只眼,是不是,同学们?”他很自然地也照顾到两个中学生,明月笑笑,张蕾也笑,她接上他的话,“我如果当作家,绝不轻易露面,这样读者会一直把我想的很神秘,很美好。”
赵斯同说:“有道理,我也这么想的,”他对她会心一笑,“就冲这点,你都可以当作家了。”他问乔胜男,“你这两个学生念书一定不错。”
乔胜男觉得张蕾太爱表现了,小姑娘,能理解,主要是赵斯同这人看着有不俗的外表,谈吐也很好,没什么距离感,有种不分男女老少都会喜欢上他的感觉。
“是都不错,不过要说写作天分,李明月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就注意到了她,她在《晨曦》杂志上发表过文章,这在学校里还是头一回。”
乔胜男说话带着浓浓的教师味儿。
“你叫李明月?好名字。”赵斯同说,他笑看明月一眼,“我们的教育需要的正是乔老师您这样的伯乐,能发现学生天赋,帮助她们发展,在《晨曦》杂志上发表文章可不容易,用的真名吗?有机会一定拜读。”
听他这语气,没人会觉得他只是说说,尽管这样的场面话特别常见,张蕾还是微笑着,心里恨起来。
乔胜男替明月说道:“是真名,三月刊,写的家人,办公室老师都觉得这孩子很有潜力。”她希望为明月争取点什么,叫赵斯同注意到她,物质奖励也是荣誉,这些生意人的钱就该投在好孩子身上,明月不愿填表,乔胜男觉得惋惜,这是多好的机会,接受亲戚的帮助,反而不如陌生人,考量的标准客观,也不必事后觉得太亏欠,她吃良心债的苦,不想叫明月也吃。
明月一阵别扭,乔老师给她做主太快,她理解老师的自豪之情,但不想四处宣传,她写奶奶,不是为了发表叫人都知道来赞美她的。
“一定拜读。”赵斯同望向明月,说得那样诚恳,乔胜男又提及张蕾,“这孩子也很优秀,初中就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
张蕾不稀得这样的举手之劳,她鄙夷乔胜男,清楚她的重点在哪儿,自己不过像买菜时附赠的一把芫荽、小葱。她露出一种腼腆神情,知道赵斯同会看自己。
话题始终围绕着学生们,乔胜男觉得赵斯同很难得,这年头,唯金钱至上,真正尊重老师的人不多。他这样年轻,态度竟这样端正。大约是觉得话说得差不多,赵斯同要请她们吃饭,这便是客气了,乔胜男拒绝,她一起身,两个学生也跟着起来。
“裙子。”赵斯同点到为止,提醒乔胜男,她裙子有一块压得很皱,太久没穿,她笑一下,抚了抚,也不是很在意。
赵斯同想她不是爱穿裙子的女人,但今天穿了,并不好看,估计出门前连熨烫都没搞。她是来看作家的,赵斯同认得这个作家,作家来这个城市做活动,是他搭的线,他对文化事业相当感兴趣。他猜,乔胜男一定失望,这也许是年轻时候的一个幻想,他实在不忍心告诉她,丑人当作家的概率更大,你多半要失望的,尤其本土的男作家们。更残酷的是,这个作家,私生活一团糟,他说出来,恐怕乔老师人生都要幻灭了。
冷硬的身体之下,埋着火一样的热情,这是赵斯同对乔胜男的一个判断,她孜孜不倦教诲着别人的灵魂,可能忘记了自己的。
“挑几本书吧,孩子们,光顾说话耽误了你们买书的时间,我请客。”赵斯同带笑,“乔老师一定要接受我的一点心意,送孩子们几本书,当然,您也要挑。”
盛情难却,乔胜男拿了本教辅,赵斯同见两个女孩子走开,说:“资质这么好的孩子,想必家庭教育也很成功。”
乔胜男说:“李明月是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过,爷爷还去世了,赵先生可能不太了解乡下,这样的孩子,也就是长辈给口饭吃,不饿死能长大就行,要说教育,谈不上的。”
赵斯同让表情意外:“是这样?这孩子填申请表了吗?我可以帮点小忙。”
乔胜男说:“没有,可能孩子自尊心比较强。”
赵斯同道:“乔老师方便再劝一劝吗?”
两人低声交流着,张蕾选好书回来,她享受花这种男人的钱。只有明月,她什么都没选,赵斯同看看她,快步抽出一套全新的《鬼》送给她,乔胜男瞥见,觉得不是很适合学生看,先替她接着了:
“谢谢赵先生。”
赵斯同说:“客气,我刚碰见她时,她在看这本书,应该是有兴趣。”
他们一道下楼,乔胜男在电梯上眺一眼散去的现场,脚底下没注意,踩空了,赵斯同眼疾手快,他扶住她,他手掌的力度、热度,隔着薄薄的衣料渡来,他身上有特别的香气,可他微笑着,一点不唐突:“小心。”这一切发生的太快,以至于刚才的触觉乔胜男无法确定是否发生过,她脸上镇定,说了谢谢。
明月问乔老师有没有崴脚,她深知崴脚的威力。
张蕾看着,她见过女人软泥一样挂男人身上的样子,女人一挨男人,就是另个样,正经不了,她观察着自己的老师,知道流言没错,乔老师是个老处女。
师生三人跟赵斯同道了别,又道谢,一块儿等公交车。
“李明月,什么时候喜欢看陀思妥耶夫斯基了?”乔胜男问。
明月说:“我随便翻翻,正好这本书表叔家里也有。”
“乔老师看过吗?”
“看过,我不喜欢他,他喜欢讲宗教,上帝那一套,哪有什么上帝,我对这个没兴趣。”
乔老师说话就是这样直接,她的神情,像是随时能唱出《国际歌》。
“这书太厚了,想看等高考完再看吧,现在耽误时间。”
她们上了车,前面只有一个位子,让给乔胜男坐,两人往后挤,张蕾一直似笑非笑的,被人挤得晃晃悠悠:“这个赵斯同,我还以为是个暴发户,看着跟你表叔一样高。”
明月说:“你不是很看不上他的吗?”
张蕾说:“我凭什么看不上人家?学校男老师没一个能比得上他的,他模样好,还大方,哪像男老师,抠抠搜搜的。”
旁边大爷说:“哎,哎,学生不兴这么说老师的,老师抠不耽误教你们知识。”
张蕾冷笑一声:“你是退休老师?”
大爷说:“我不是,我说句公道话。”
张蕾脸偏过去,不再搭理老头。
十二号那天,新闻里说四川地震了,很大的地震,伤亡严重,要师生们捐款。明月捐了五十,她要吃一段时间的馒头榨菜,她想起李秋屿给向蕊买的发卡,很不是味儿。学校里流传,企业家赵斯同捐了上百万,他真是太有钱了,明月想,可有钱不见得愿意捐款,是她误解赵斯同了吗?她对他观感算不上好,哪里不对劲,说不上来。
49/100 首页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