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妤取下糖葫芦,咂嘴。
又甜又酸,这玩意有什么好吃的?
空无一人的街道,一高一矮两人手牵手并行,有一搭没一搭闲说家长里短,时不时发出笑声。
忽而,孟幺落她三两步,攥着她的手轻晃。郑妤迷惑退回她身边,孟幺伸手指向右边巷子。
“燕燕阿姊,那个人我好像见过。”
她循孟幺所指方向看去,巷子尽头根本没有人影,仅有一抹玄色飘掠而过,消失在屋角。
他总一声不响莫名出现,又一字不留转身离开。七年前是这样,七年后还是这样,让人琢磨不透。
郑妤淡淡一笑:“是吗?在哪见过?”
“他是你嫁人那天,新房走出来的漂亮哥哥。”
第40章 归程
桃花渡口三更雨, 望楼隔霈送王公。
李致离开丹阳那日,李恒同日返回南陵,两人于渡口相遇, 互相拜别。
风雨晦暝,船能否启航尚未可知,两方人马于离亭稍候。约莫两刻后,两艘船同时挂帆。
李致礼让道:“六哥,请。”
“七弟先走吧, 有人来送我。”李恒得意扬扬, 合上折扇指向望楼高处。
楼上那人慌乱蹲下,李致看过去时, 只瞥见两根桃木簪挽起的螺髻, 和自栏杆缝隙垂落的葭灰色衣袖。
齐晟清清嗓子, 道:“难得糊涂谓聪,一直糊涂谓蠢,装糊涂……记不得了, 定王殿下博学多才, 这下一句是什么来着?”
折扇接连拍掌心, 节拍自成韵律。李恒已悟出齐晟话中深意,即让他别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意思。
李恒装模作样仰首深思,旋即抬起折扇指向李致道:“装糊涂, 谓……谓傻, 七弟觉得呢?”
被折扇指向那人, 余光飘向望楼高处, 嗤笑:“装糊涂, 谓之,怂。”
雨声嘈杂, 他声音不大,郑妤在楼上,听不清他们交谈。她扒着栏杆看,穗丰站在船头举手示意,李致一行人陆续登船。
船离岸,驶入茫茫雨幕中,不见踪影。
“别看了,人走远了。”
后领被人提起,她郑妤愣愣后退站稳,问:“殿下怎还不走?”
“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李恒故弄玄虚,捋捋并不存在的胡子,“本王虽极其不乐意把这件事告诉你,但是……本王要和老七争个光明正大。”
“殿下您说什么?臣妇,听不明白。”
扇柄落在她额头轻敲,李恒笑道:“你不用明白,本王会帮你弄明白。”
说完李恒发狂扑过来,郑妤避闪不及,后腰撞上栏杆,上半身空悬在外。
桃木簪腾空坠落,如瀑青丝迎风飘散,郑妤死死抓住李恒手腕大喊:“你做什么!”
冰冷雨水打在她脸上,与温热泪水混合,滑进耳廓。
李恒挣开她一只手,紧接着肉搏声响,他一手抓住她手臂,一手执扇跟人对抗。
郑妤被迫跟着李恒走位而悬空移动,期间,她不小心往下瞟一眼,忍不住闭目尖叫。
又一只手抓住她,她喜出望外仰头看,竟是……远谟?!
远谟稍一使力把她拉上去,郑妤稳稳落地,拍拍胸脯喘气。
李恒达到目的,不再跟远谟真枪实战纠缠,他飞身躲闪解释:“你停手!本王只是想告诉她,那夜击败蒙面人救她的另有其人。”
郑妤暗自琢磨李恒的话,好半晌才回过神来,倍感意外。
郑妤上前劝架,拖住远谟问:“他们都走了,你为何留在这?”
她心里已猜到大半,并不指望能听远谟回答。
果不其然,远谟咬紧牙关,摇头,不答。
李恒挥扇推测:“若本王猜得不错,你七年前就在这了吧?”
七年前,郑妤嫁温昀,远谟送贺礼后,便奉命留在丹阳,从未离开。
宣京来人暗查福烁公主,李蕙屡次怀疑到郑妤头上,可她每次派出去的杀手,无一生还,全死在远谟手上。
拆除旧楼时,横梁坍塌,远谟趁人不注意撑起梁,给她创造充足的逃生时间。
不止远谟,还有望楼。益州文先生本要去豫章观滕王阁,彼时郑妤在筹措望楼诗会,李致再三请文先生改赴丹阳讨请帖,没想到文先生碰了壁。
而这些都是李恒从好友处听来的。
“我说殿下为何巴巴去赴望楼诗会,原来如此。”诗酒恍然大悟,“但殿下您不觉得,您对那位温夫人的关注过多吗?”
诗酒取来灯笼,继续说:“比如这盏老虎灯,您买回来做甚?”
“什么老虎?瞎子,这是猫,看不出来吗?”李恒抢过灯笼,提在手里观赏。
诗酒欲言又止,瞧着自家主子看灯时那柔和的眼神,只觉得见了鬼。
李恒睨他一眼,拧眉道:“你懂什么?下船去探探消息,柳泉去过郡府没有。”
丹阳郡府,温昀接过圣旨,笑也不是,哭也不是。
苦守丹阳七年,终于有所擢升,当然值得高兴。可他下月要去任职的地方,是宣京。
前几日刚送走那尊大佛,他刚松一口气。没想到,一个月后,他要拖家带口去宣京任大理寺主簿。
若说其中没有燕王的授意,他决计不信。
郑妤看过圣旨后,表情同样耐人寻味。她不知该贺温昀守得云开见月明,还是该展露愁容以免他多想。
无论他们高兴与否,总之曹氏欣喜若狂,曹娴亦难掩笑意。
“苍天有眼啊,我儿终于升官啦!”曹氏这一嗓子,只怕方圆十里都知道温昀高升了。
“多亏齐公子来了丹阳,否则我儿还不知要被那群狗官耽误多少年。”曹氏乐不可支,急着赶去给温父上香,絮絮叨叨着“我儿升官啦”跑去祠堂。
曹氏未觉有异,风风火火离开。殊不知,她那一句话,厅中三人皆愁容满面。
郑妤跟温昀对视一眼,默默移开眼去看曹娴。可曹娴的心情,似乎并不比他们好到哪去。
想起曹娴向李致自荐枕席,大概是这个缘故。被李致拒绝的女子,没有一万也有八千,等她去宣京见多了,应该就不会再对此耿耿于怀。
可曹娴此时面色惨白,冷汗不止,甚至手都在发抖。事情,貌似又不像她想的那样简单。
“阿娴,你怎么了?”郑妤握住曹娴的手,曹娴猛地一抖,从椅子上弹起来。
曹娴见到她好像见到鬼一样,甩开她不说,眼睛都不敢跟她对视。
“我不舒服,先回房休息了。”曹娴说完,慌慌张张往卧房反方向走。
郑妤抓住机会,借口送曹娴回房,大步跟过去。不料温昀识破她的意图,叫住她。
七月已过,天有些凉,她瑟缩着抱紧手臂,怵得慌。温昀站到她跟前,一言不发抱紧她。
此时,所有话语都显得多余。只这一个拥抱,她便知晓他想说什么。
昭武八年九月,流水送行舟。
晕船引发身体不适,继而导致胡思乱想,郑妤坐在船头吹风,愁肠百结。
乘船来丹阳时,她一无所有。如今离开丹阳,她依旧一无所有。
斜对角,小腹微微隆起的女子,幸福依偎在丈夫身旁。年轻男子一手揽着她,一手拿着酸话梅,喂到女子嘴边。他嘴唇有些白,大抵也是晕船所致。
即便自身不适,那名男子对妻子亦有求必应。削果皮,倒热水……他来回跑了好几趟。
而船舱里杂乱的声音,温昀的关切话语,无不刺痛她双耳。温昀如今只知母亲老迈需要照顾,哪里还知妻子胸闷气短。
孝,是一个人难能可贵的品质,但于夫妻之间,却未必如此。奉承百行孝为先者,事事将双亲置于首位,父母让往东,他不敢往西。这于妻子而言,何尝不公?
女子嫁进夫家,无父母兄弟依靠,本就处在劣势之位。唯一与她有关系的丈夫,与他的家人同气连枝,又将妻子置于何地?
“小姐在想什么?”解霜为她披上披风。郑妤淡然一笑,不语。
解霜又问:“到宣京之后,我们要和他们住一起吗?”
郑妤通过解霜的语气,不难判断解霜的意愿,她又何尝愿意跟曹氏同居一个屋檐下。
可宣京是什么地方,在他们看不见的各个角落,有千万双眼睛盯着,她若和温昀分居而住,他的同僚该作何猜想?温昀又如何同他们解释?
再者,在丹阳时,温昀便一再劝她回家,去到李致的地盘,他还能让她住在别处?
“小姐,您真不考虑殿下的提议?”解霜支支吾吾,“殿下从未想过让您做妾,岁稔托我转告殿下的意思。您若愿意,殿下会风风光光娶您,您若不愿意,自此陪在太皇太后身边,像过去一样。”
“还有,封您为郡主并非殿下一时兴起,封号也不是殿下想的。”解霜一鼓作气说完,“太皇太后在您及笄前已有此意,拟的封号就是静淑。太后念及您迟早要嫁给殿下,便劝太皇太后不必多此一举,这事才不了了之。”
见她没阻止,解霜郑重其事道:“小姐,这事我必须要替殿下说两句公道话。他不是逼迫您嫁他,他只是想让您过得好。”
“他给了你什么好处,让你胳膊肘往外拐。”郑妤戳她脑门。
“才没有。哎呀,小姐您再考虑考虑嘛!”解霜眼睛下瞟,暗暗表露对曹氏的不满。
郑妤摆手打发她离开,恹恹趴在栏上闭目养神。
江上烟雾迷蒙,她似偏航孤舟,找不着东西南北。
她首次听到“静淑”这称呼,是在水牢,李致说他心悦之人是静淑,即是她,那汝南渡口朝她射来那支箭,又该如何解释?
那支箭没取走她性命,却真真实实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迹。她左胳膊内侧,至今还有丑陋的疤。
郑妤盯着疤的位置,惆怅叹息。他话本就不多,为数不多的语句里还真假掺半,谁能猜出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雾散,日出方向,泛出一点白。
起初,众人皆以为那是鱼肚子,待船近些,才发现那是一具浮尸。
情景复现,郑妤默祷,期盼捞起来的人像曹娴一样活着。
然而事与愿违,那女子尸体都凉透了……
第41章 故人
宣京南城门, 人山人海,道路拥堵,曹氏拉着温昀坐在在窗边, 不知她看见什么稀罕物,笑得整辆马车都在震颤。
下船时,曹氏还死气沉沉的,上马车后不见半点好,直到远远看见宣京城门, 她仿佛突然年轻十岁, 生龙活虎吵吵闹闹。
而郑妤还没从晕船的状态缓过来,闷闷缩在角落, 调整呼吸。
今日重阳, 马车络绎不绝出城, 进城的人虽不多,但需经过守卫排查,至少等上一时半刻。
进城后, 温昀得先去大理寺面见上司, 和前任主簿对接。郑妤探出半个身子招手:“等等, 我同你一起。”
若要继续在马车上待着,听曹氏一惊一乍呼啸,只怕还没到住处, 她先一命呜呼了。
“让昀儿送去就成, 你留下。”曹氏抓住她胳膊, 不准她下车。
郑妤给温昀递个眼色, 温昀为难看向曹氏, 曹氏板起脸冷哼。
温昀抚摸她的脸道:“听阿娘的。你脸色不好,别折腾了, 先回去好好休息。”
车帘垂落,郑妤缩回车厢,靠在解霜肩上,无声垂泪。
曹氏拉过曹娴交代:“昀儿升官不容易,多亏齐公子提携。等会卸下行李,你俩跑一趟,把我给齐公子准备的礼物送去。昀儿以后升官,还指望他嘞。”
“我不去。”郑妤和曹娴异口同声。
郑妤疑惑看向曹娴,曹娴眼神躲闪,不敢跟她对视。
貌似这一路,曹娴都在刻意避免跟她接触。郑妤想不明白,关于李殊延的事,她只字未提,亦不曾为此对曹娴存有偏见,为何曹娴这般畏惧她?
“娴儿,你!”曹氏抚着胸口,鬼哭狼嚎责骂她们不孝。
“啊哟喂,我还不如死了呢,含辛茹苦养大儿子,娶了媳妇儿忘了娘,这儿媳妇还脾气大,人好意提拔他夫婿,让她去送点礼都不肯。”曹氏挥舞双手撑到窗上,以头撞击窗沿,“还有白眼狼似的侄女,早早没了娘,我拿她当亲女儿养,她忘恩负义啊!”
狭窄车厢回荡着曹氏的哭嚎声,得亏马车驶过的路人烟稀少,否则不出半日,新大理寺主簿的家长里短,只怕闹得人尽皆知。
鼠目寸光的老妇,为达成目的不惜自曝家丑,若温寒花因此落下不孝的污名,即便别人有意提携他,其他人也会心存不服。郑妤两眼一黑,不愿听曹氏再嚎,妥协点头。
听她同意,曹娴亦连声答应。
请走曹氏,马车瞬间安静下来。郑妤开始头疼,该怎么和曹娴说齐公子不是齐公子呢?
“齐公子与燕王交好,我们去燕王府寻他。”郑妤偷偷打量曹娴神色,开口试探。
曹娴拂去额角的汗珠,笑容牵强:“嫂嫂,我知道他是谁。”
燕王府,修指拈起浸染檀香的雪白棋子,孤注一掷落进黑棋势力区。
郭迅猛灌一口热茶,咂舌道:“殿下,您这是何招数……您再不将心思收回来,这局定要输得极其难看。”
李致一心二用,对郭迅的话充耳不闻,心思全用在听穗丰汇报上。
“她进城了?”他随意落子,信手端起茶杯。
穗丰称是,岁稔补充道:“何止进城,还往咱这来了。”
茶杯倏然一顿,李致瞧着茶水中倒影,眼皮微微抽搐。他近期劳碌,脸色比之前憔悴不少。
七月下丹阳,滞留一月有余。回京后,政务堆积如山。李栩要么拿不定主意,要么不敢拿主意,要么乱拿主意,是以整个八月他都在收拾朝堂的烂摊子。
若非重阳休沐,他今日可没闲工夫在此跟郭迅下棋。
李致搁下茶杯,问:“不像她的决定,怎么回事?”
郭迅扔下棋子凑近,竖起耳朵打探。
“谁啊?”
岁稔欲言又止望向李致请示,见他点头默许,才坦然告知郭迅:“殿下说的是郑姑娘。”
提起郑妤,郭迅猛拍一下大腿,愤恨道:“殿下,我正要说温主簿的事。”郭迅恨恨道,“柳通源那墙头草,风不吹他都想两边倒。他给个大理寺主簿的职位,明面上讨好您,背地里却授意周少卿给人穿小鞋。我昨日刚听说,周少卿将原来的鲁寺丞贬为主簿,把活全揽了去,这是要架空温主簿啊!”
“郭大人稍安勿躁。”不似他嫉恶如仇,李致气定神闲道,“柳大人两面三刀不是一日两日了,你何必为他动怒。”
“那温寒花可是您提拔上来的,就任由柳通源欺负?”
岁稔算算郑妤进城的时间,识趣扶起郭迅,腆着笑脸道:“不管是不是殿下提拔的,郭大人呐,您甭搭理这事,殿下另有打算。这天色也不早了,属下送您回府去。”
26/58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