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人下人——吴若离【完结】

时间:2025-02-18 14:51:19  作者:吴若离【完结】
  她委屈道:“不是不让女子读书写字嘛,怎么长脑子?”
  “又犯傻。变聪明的途径不是念书,是思索,不能上学,那就多看多问多思多辨,照样能长进。”
  他说完,拎起了热水桶。
  “你也没上过学,对吗?”
  “废话!”
  她慢慢学先前那句,端了烛台,大步往小柴房走,在前边引路。
  还想进门去呢,这傻孩子,什么都不防,就他一个人在这纠结。
  他抢走烛台,粗声轰人:“赶紧烧水去,我先洗头,一会就要用。”
  灶上的事,哪有她不明白的。她得意道:“早着呢,那么多的水,一晚上也烧不穿,只要不往里添柴。家禾,我给你淋水吧,姐姐们洗头,都是我……”
  “去去去,别在这添乱,爷们洗头,是你该掺和的吗?”
  “哦。陶盆里是皂荚水,冷的,掺了热水再用。”
  “啰嗦!出去出去。”
  她退到灶边守着火,用烧火棍来回拨动大柴,望着火光出神:想着惨死的小英,想着被欺凌的他,想着方才那些话。
  洗了头容易着凉,不能一直湿着。他一回来,她立刻让到一旁,等他坐下再递梳子。
  他催道:“夜深了,睡你的去。你放心,我会烧火。”
  她乖乖地躺下,但是睡不着,闭着眼问:“你是不是在别人家待过?”
  半大的农家小子,赵家应该看不上。他有见识有才智,还有功夫,处处透露着不凡。
  他默了一会才答:“京城廖家,你可能没听过,不要紧,早没了。武官,一门七将,还有未长成的五名男丁,斩立决,女眷贬为官奴。”
  其实是妓,官奴也不是那么好做的,去哪家都要受尽凌辱。
  没必要说出来吓着她。
  那些人和事,离得太远了。
  “那你们呢?”
  “家产抄没,我们这些奴才,呵,跟那些陈设玩器挤一块,摊开摆在台上随意叫个价,任人挑选,三五日就卖完了。赵家的亲戚买了我,昽少爷看我擅捶丸,就把我要了过来,想着秋赛能风光一把。可惜他爹不争气,死得早了点。”
  她听得心惊,坐了起来,伸着脖子小声问:“是谋反吗,你们没挨打受刑吧?我听人说,只要进了牢里,性命就难保。打板子都算好的,还要拔指甲盖呢。”
  十指连心。六岁那年,大姐被送去了河对岸做养媳,灶上的活就该她了。人太矮,要踩着凳子,不好用力,菜刀太大拿不稳,一心急就切在了指头上,连肉带甲去了一小块,疼得眼泪止不住。
  记忆犹在,她说着说着就慌了,挨个摸摸指甲,确保它们都还在。
  “有些事,说不清楚。你安心睡觉,明儿才能唱好梅花魂,让他们去找她。”
  “嗯。梅花魂我会唱,小英教过我,她说京里的老国公喜爱这首词,府里的人都得会。”她躺回去,闷声问,“我还能再哭一会吗?”
  “哭什么哭!”
  他一凶,她憋得喘息都乱了。他深吸气,怕她疯掉,只得再透一点口风:“我托了人捎香烛纸钱,还有那白糖糕,明早会带进来。正好是头七,夜里再带你去祭拜。”
  “嗯……你费心了,多谢。”她很是动容,翻向火光这一侧,真挚地说,“家禾,幸亏有你在。我糊里糊涂,又常意气用事,做事心里总没底。我知道这样不好,以后我改。”
  “睡吧。”
  “往后你就在这睡吧?这里有火,不怕冷,我俩做个伴……一会你叫醒我,我们换一换,我不挑地,趴着也能睡……”
  做伴都来了,要是被外人听见,会怎么想她?
  越教越不防,头疼。
  他深吸气,还是忍不下去,低吼:“睡你的,少啰嗦。”
  “哦。”
  她含糊念着那句“多看多问多思多辨”,渐渐地没了声。
  他等了会才回头看她。
  人已经睡了,缩成一团也不过山羊大。
  唉!
  意气用事不好,也好,他以为自己冷了心肠,再不会和谁交付心事,原先只想着如何利用这家伙行点便利,如今不得不承认,他也被她拿捏了一两成。
  她这些日子都是这副失魂落魄的样,大伙知道她这是姐妹情深,挂念着生死未卜的小英。人老实惯了,偶尔撒个谎,没人起疑,走得近的几个顺口安慰了她两句。
  巧善不需要安慰,她需要一个确信,心不在焉地做活,一直熬到夜里才听到消息:说是小英贪玩去摘梅花,天黑踩空,不慎掉进了井里。泡了这么些天,样子不好看,因此尸首一捞上来,就地封的棺。出了这样的事,园子上了锁,不许人走动,等化了冻,做场法事才能了。
  巧善急得掉眼泪。
  这是什么鬼话?小英喜欢的是海棠,不是梅花,就算一时兴起想折一枝带回去插瓶,白日里有的是空闲,为何非要天黑才去?园子里那么多梅树,为何非要挑井边那一棵?况且巧善确信根本不是园子里那口井,否则早被发现了。
  众人唏嘘几句,转头说起了要上门来做客的亲戚,仿佛小英只是一阵风,刮过就忘了。
  徒留她一个人难受。
  他等三更梆鼓响过才来,她想要告诉他,才起个头就被拦了。
  “不必说了。”
  也对,小英说过:虫子死了就死了,掉了就掉了。
  她难过不已,仰着头不让眼泪往下掉,凄凄惨惨问他:“等我们死了,也会无人过问吧?”
  他没答这话,冷声说:“哭没什么用,只会消磨你的斗志。王巧善,你该长大了。”
  她缓缓放平下巴,无措地看着他。
  “在这吃人的地方,你得自己强起来,光指望别人庇护,是靠不住的。要还是这样只知道哭,趁早投井,少受些屈辱。”
  忠言逆耳。
  她知道他是为她好,可难过就是难过,它不会因为要懂事就自觉退去。
  她艰难地点头,抬起袖子横扫脸颊,手腕将左鬓的碎发带到了脸中,她抬起左手扒开,再次点头。
  他缓了脸色,小声提醒她:“原本甘旨房守夜的人是个醉酒婆子,日日贪杯,一下工就倒头睡。听说年后要换人了,还有,外院那边买了十七人在调教,七八岁的占了一半,只怕这里也要塞人。你的小英没了,眼下她们会看在王家人面上,暂且照看你三分,再过三五月,情分淡了,你还能指望谁去?”
  她再点头。
  他接着说:“世事难料,要是这里边来的人多,我出进未必方便。你放心,那银子,我会想法子挣了还你。”
  她咬着嘴狂摇头:她不在意那个钱,她只差一点就攒够二十两了。
  他松一口气,不吓她了,安抚道:“暂且无妨,就算往后再也做不成这事,挣钱的门道多着呢。此路不通,再想别的法子就是。”
  “好,我都听你的。我们是一条藤上的虫,有叶子,我们一块吃叶子,有果子,就一块吃果子。”
  什么叶啊果的,乱七八糟!
  他将带来的包袱打开,里边是香烛纸钱点心,还有一小卷布,两块硝好的皮子。
  “出了年节,拿这些东西去找你的姐姐们,问她们带子
  月事带
  怎么做,怎么用。别问我!”
  “哦。”
  他怕她多问,急着催:“走走走。”
  “好。”
  她自觉含上一口水,呜呜:可以走了。
  冤没了,圈也没了,整个小院的雪都被铲了个干净。槐树上扎着许多随风飘扬的黄幡,井沿贴着符纸,井上压着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地上有烧过纸钱的痕迹和散落的石灰粉
  给泡过尸体的井消毒
  。
  谎言不攻自破。
  他不信邪,不怕恶鬼,她信小英,不怕对方有恶意,两人坦坦荡荡而来,小心翼翼行事。要点香烛烧纸钱,有火光有烟气,容易被墙外的人发现,用上顺手带来的两只竹筛当罩子,支起一截,将亮光和烟灰都往下扣。
  她不懂悼念,像上次那样,千言万语,都在磕头里。
  他只有一句话:“你要是真的有灵,尽一分力保她平安吧。”
  “眼泪好像少了些。”
  他哼笑,自行舀了热水拎到柴房去擦身子,洗了脚,套上新袜子,舒舒服服来烤火。
  洗过的袜子不用特意拿起来烘烤,搭在大柴火的把上,没一会就烤干了。
  他起身,说:“我走了。”
  “不要走。你睡椅子,我睡凳子,我都想好了,两把春凳接一块,正好够我躺,宽宽大大,比你更舒服呢。”
  “你是女孩,到了这岁数,该有分寸了。不要和男子独处,尤其是夜里,传出去,你的名声就不好听了。”
  “不传出去不就好了?我只是个伺候人的下人,名声再好,也不会让我多风光。我只想自在点,你就留在这吧,你暖和我安心,你好我也好。”
  他本想反驳,可难得她能说出这样一番硬气的话,他怕抹杀了她的上进,点头同意。
  她嘴角露出一丝笑,将头发解了,摸着发尾和他说黄肚里的旧事,还有小英和她提过的一些京城事。
  “京城真有十个这么大吗?”
  “百倍。”
  “哇……”她感慨完,又落寞地说,“将来你要走了,记得告诉我落脚点,我给你写信。”
  “说那么多做什么,早着呢。”
  说早也不早,才相伴几日,他就被老爷派了出去。走之前,他借讨干粮的机会告诉了她,她多煮了几枚鸡蛋塞在里边。她知道青天白日瞒不过去,交钱的时候说是上回去见老爷时得了他照护,要报恩。
  这没什么要紧的,老爷身边的人,比她们要高一等,该讨好。黄嫂子做主,将这鸡蛋划在老爷的账里,没收她的钱。
  散工的时候,黄嫂子特地留了一会,交给她一样东西:那件缠枝海棠坎肩。
  “你这个梦做得有功,她娘说留给你穿,权当做个念想。”她叹一声,怕她忌讳,又劝,“正好她姐姐为她裁了过年穿的新衣裳,有装裹
  入殓的新衣服
  ,用不上它,你收着吧。”
  巧善抱着它,强忍住眼泪,用力点头。
  “看好那熏架,滴油容易烧起来。”黄嫂子又是一叹,抬脚往外走,摇着头自言自语,“可惜了,可惜啊……”
  是啊,那么好的女孩,就这么没了,多可惜!
  巧善望着灰濛濛的天,长吐一口气。
  腊月的雪,一场接一场,天越来越冷,外出的人, 一点信都没有,叫人牵挂。
  老太太那边传膳,特地点了巧善的名,黄嫂子拉住她,小声叮嘱几句才放人。
  上回有家禾在,她去见大老爷时并不慌,这回心里没底,只能默背那多多诀。
  多看多问多思多辨,多看多问多思多辨……
  还有,要冷静!
  老太太看着并不老,面容清秀,隔着八仙桌看过去,面皮不算皱,白白净净,怪好看的。身子娇小玲珑,穿着也不老气:上身银红,下身嫣红,娇娇嫩嫩。
  父母不必为子女守孝,一个死了儿子也离不得酒肉的人,穿这颜色也说得过去。
  巧善惊讶的是,这怎么会是大老爷的娘?倘若把大太太叫过来跟这位站一块,不像婆媳,更像姐妹,兴许还要误会这位才是妹妹。
  怪不得京城那位心爱她。
  巧善看呆了去,捧着温钵杵在那没动。
  云珠刚要呵斥,老太太摆手道:“她是极善之身,开了天眼,当与常人不同。你瞧她,不慌也不急,半仙的话,一准没错。”
  她从炕上放下双腿,不让人伺候,自个撑起身子站住,朝下边招手,问巧善:“好孩子,我问你,你看见了什么?”
  常满叫她往神佛上扯,小英叫她嘴甜多夸人,家禾教她多看多思。
  进来前,她看到堂前挂着《神仙卷》,前方炕屏上是《仙人仪仗图》。
  巧善点头,顺着她的话答:“太好看了,像仙子。”
  她不懂回话的规矩,这话显得更真。
  老太太大喜,连声夸了几个“好”。
  云珠明珠跟着附和几句,离得近的明珠接走温钵,悄悄给巧善使了眼色。
  巧善跪地磕头,说了两句吉祥话。
  老太太叫人赏她一个荷包,知道“天机不可泄露”,没有多问话,指派明珠送她出去。
  荷包里装的是银子,一上手就知道。
  巧善乐不起来,他说过:东北院住着那位炎半仙,什么时候有人带你去见他,你就知道了。
  她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第14章 抉择
  明珠送她出了院子,叮嘱几句才折返。
  不要乱跑,不要随意跟人走近,以免沾了污秽,不要乱吃东西……
  这些话,听起来不太妙。
  她想起了停灵大半年,还要再等到春天的二老爷。
  鱼死了,一放就臭。坏掉的鸡蛋一磕破,臭得让人喘不来气。人死了,该早些下葬才对。她好奇过,小英说二老爷遭殃横死,怨气重,挑中的日子不能改, 还要等大师游方归来主持才可以入祖坟。棺材里填了许多料,又费了不少冰,保着尸身不发臭。
  老太太信神仙,也信那位半仙,等哪天发现她的八字有假,怒发冲冠,她还有命活吗?
  使出这奸计的人,铁定要将罪责往她身上推,靠阿谀讨好混下去绝不是长久之计。
  传膳的丫头都是上房的姐姐,只有她不是这院里的人,回程独行。
  沿途有来来去去的姐姐妹妹,脚程匆匆,无人搭理。
  也好,她也不知道要和她们说什么。
  大太太住的江清院离明月居很近,巧善藏了点心事,藉机偷偷地往那边瞄了一眼。
  院门上的红漆很新,看着有些烧心。门前跪着个小丫头,看不到门内训话的人,但骂得又凶又难听。她立马熄了去找翠英的心思,垂头赶紧走。
  艳红好奇,过来问先前的事,被黄嫂子看见,两句话打发走。黄嫂子没问这趟是赏是罚,只叮嘱巧善别忘了泡豆子:赵大人明早要吃热豆腐。
  巧善点头,转身要去做活。
  黄嫂子又叫住她,小声提醒:“你在这府里没个依靠,要早做打算。老爷太太跟前多的是人伺候,这样的好事不见得还有下回,得了赏钱攒起来,不用回回拿出来匀着使,八珍房没有这样那样的规矩。”
  这是真心为她好,巧善用力点头。
  本地有腊月走亲戚送活鸡的习俗,寓意送吉。
  黄历上写着十三是会亲友、纳畜的吉日,赵家独这一脉发达,族亲全仰仗他们漏下那点好处过活,因此没人避讳这是丧家,全上门了。
  穷亲戚一窝蜂往里钻,主人家再不耐烦,也不能全打发出去。矮子里拔矬子,挑些稍微看得过眼的,叫进去陪一会,留住两日,再体体面面送回去,把情谊做给乡邻看。这些人的饭食,算在八珍房这,其余人由甘旨房接管。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