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没有棉被的百姓,也还有麦糠。
【古代南北气候差异确实大,不像咱们现在,因为科技,南北界限已经模糊。
就拿人工孵蛋来说,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大规模孵蛋,都用上智能孵蛋器。】
“智能孵蛋器?”这个词让诸朝百姓们陌生。
下一秒,他们就看到智能孵蛋器的模样。
只见网状托盘上,整理摆放着密密麻麻的蛋,一层层的,堆叠了不知多少层。
让人奇怪的是,这么明显密闭的地方,一层层蛋的上下都有暖光,衬的蛋们颜色漂亮又柔和。
就在诸朝古人们疑惑人工孵蛋的光源问题,就见那些蛋被缓缓翻动。
可问题是,他们看不见人的手,那些东西就像自己动的一样,这一幕让他们极为震惊。
“这就是所谓的智能?不需要人力操控!”诸朝聪明的古人们恍然,隐约明白了智能的意思。
“之前大型收割机等大家伙,还需要人操控呢,怎么孵蛋,就不需要人了呢。”他们不明白后世是怎么做到的。
“只是孵个蛋而已,要不要这么夸张,简直比种地还夸张。”
刘彻等帝王也想起大型收割机和智能孵蛋器之间的区别。
他们感觉,还不如来个人操控孵蛋器,这样好歹还在他们理解范围之内。
【智能孵蛋器的温度是恒温可调控的,这就避免了蛋忽冷忽热,受热不均等问题,且智能孵蛋器还有翻蛋功能,极大省却人手工翻蛋的精力。
需要注意的是,鸡鸭鹅三种蛋的孵化时间是不同的,这需要从一开始就给它们做好区分。】
姜叶和江雪给出鸡鸭鹅三者不同的孵化时间。
诸朝古人们十分羡慕,“也就是说后世的人工孵蛋,只需要操心蛋的摆放,剩下的温度和翻蛋,全都交给机器了?”
“确实,那么多蛋,人手翻确实费劲。”他们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蛋,而那些蛋,还只是一个智能孵蛋器里面的蛋。
“这是不是说,后世有吃不完的鸡蛋。”有连鸡蛋都没吃过的人,深深羡慕道。
要是她们也能吃到鸡蛋就好了,这些人基本都是女孩子,不像男孩子,就算家里贫瘠,可在有鸡蛋的情况下,男孩们也是能尝到的,不像女孩子们,只能闻和看,却从来吃不到。
“如果我们能掌握孵蛋的温度,那岂不是可以有更多家禽了!”也有人很激动,觉得看到一条发家致富之路。
他们的话变成评论,然后带动了诸朝更多百姓。
“没错,只要能掌握孵蛋的温度,家里就能有更多家禽了。”
诸朝百姓们被激励,纷纷摩拳擦掌。
看到评论区在讨论大规模养殖鸡鸭鹅,姜叶和江雪咳嗽一声,【关于大规模养殖鸡鸭鹅一事,还请大家冷静,因为养殖要是不规范,鸡鸭鹅数量越多,越容易得病。】
姜叶和江雪生怕真有观众头脑发热去做,赶紧放出鸡鸭鹅养殖场得禽流感的视频。
看到养殖场遍地都是死去的鸡鸭鹅,原本还很激动热血的诸朝百姓们像被泼了一盆冷水,“算了,大规模养殖不适合我们,咱们只需要养几只就行了。”
“对啊,家里的几只死了我都心疼的不得了,不知道死了那么多鸡鸭鹅,那些主人心里得多难受。”
因为抗风险能力弱,诸朝百姓们纷纷退缩。
不过尽管打消了大规模养殖的想法,他们对辨认蛋和孵蛋温度依旧感兴趣。
毕竟成千上万的鸡鸭鹅他们已经不指望,可几只鸡鸭鹅,还是想要的。
【说完鸡鸭鹅,咱们再来说猪牛羊。
跟体型小,谷物花费不多的鸡鸭鹅比起来,猪牛羊几个都是粮草大户,在古代一般家庭养不起,基本都是以村为单位,或者多户人家一块喂养。】
“是啊,我们穷,只能养得起鸡鸭鹅,猪牛羊是养不起的。”
买猪牛羊的钱他们没有,喂养猪牛羊的大量粮草,他们也没有。
就是鸡鸭鹅,他们也往往只养一种,很少能做到三种一块养的。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四十五章
【先来说羊, 羊有绵羊和山羊之分,之前衣服篇说过绵羊毛的毛。
羊毛虽然不能吃,却也能为人源源不断的提供羊毛为人创收。
除此之外还有奶, 喝了可以增强人身体免疫力。】
【然后最重要的就是羊的味道。
汉字里有一个字名为“鲜”,鲜由鱼和羊组成, 意思是指, 味道鲜美的莫过于鱼肉和羊肉。】
“鲜确实是这个意思,可是我们这时候的‘鲜’字不长后世那样。”
字体跟后世有差异的朝代古人们道。
“羊肉确实鲜美, 让人吃了还想吃。”诸朝贵族们回想起羊肉的鲜美, 不禁赞叹点头。
至于底层百姓, 他们倒是见过羊,但更多的是一辈子都没吃过羊肉。
【羊肉细究起来,味道是有些膻的, 不过跟当时普遍腥臊的猪肉,和贵族们也不能敞开吃的牛肉比起来,羊肉在肉食中的味道, 的确算的上一骑绝尘。
随着时间流逝,古代衍生出许多和羊肉相关的美食, 如羊肉汤、羊肉泡馍等。】
“咳咳, 咳,牛肉怎么可能随便吃啊!”听姜叶和江雪拿羊肉和牛肉比, 哪怕是锦衣玉食的诸朝贵族们也不禁剧烈咳嗽,强烈反对。
平心而论, 羊肉跟牛肉比,哪个好吃, 当然是牛肉了, 倒是他们能说大实话吗?不能!
“猪是什么?该不会是豚/彘吧?”如果猪真是豚/彘, 那味道是挺腥臊的。
还有贵族们受不了,掩饰性的捂住口鼻。
“羊肉泡馍味道怎么样?”没有羊肉泡馍的朝代,对羊肉泡馍等美食产生兴趣。
总之不管怎样,羊肉在古代的地位毋庸置疑。
【猪在古代被称为豚或者彘,因为其味腥臊,猪肉在古代被视为贱肉。
至于怎么消除猪肉的腥臊,古人的《易经》中就给出答案:豮豕之牙,吉。】①
“这句话啥意思?”诸朝底层百姓们听不懂。
“豮豕,该不会我们想的那样吧……”诸朝读过《易经》,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的读书人脸上笑容。
【豮豕两个字的意思是被阉割过的猪,整句话意思是没被阉割过的猪牙齿很凶,但阉割以后,猪的牙齿就会变得温顺。
猪肉同理,没被阉割之前,猪肉味腥臊难以下咽,但阉割以后的猪肉,味道会十分美味不说,还会一心长肉。】
“果然,可《易经》这句话不是借猪喻人吗!”诸朝读书人们想吐血。
他们把古籍里揣摩个遍,然后按照自己想法得出不同理解,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句话,还真有字面上的意思。
当然《易经》的内容有多重意思,可偏偏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没被人放在心上过。
“阉割后的猪,味道真能变美味吗?”诸朝百姓们迟疑,毕竟猪价钱可不便宜,哪敢轻易尝试。
【虽然古代关于煽猪,也就是阉割猪的方法出现的早,可对于煽猪这种技术,却没怎么普及。
很大关系和古代的文化群体有关,古代书籍和文化珍贵,能读的起书的人,自然看不上养猪的活计,也不关心。
而养猪的百姓们,也没办法得知书上还有让猪肉变美味的办法,彼此之间的信息差,让猪肉味道久久没有改善。
直到后来煽猪技术流行起来,猪肉才摆脱被人嫌弃的命运,直到今天,猪肉已经成为我们餐桌上常见美食。】
诸朝百姓被姜叶和江雪口。中的未来说的忍不住流口水,他们十分激动,“猪该怎么阉割啊?”
他们以前没阉割过猪,不知道怎么办。
别说百姓们,诸朝贵族们也侧目,毕竟猪肉要是能变美味,他们也能多一道美食。
帝王们更不用说了,他们想起猪的生育力,猪肉不受人欢迎,是因为其味道,要是解决了味道上的难题,可以想象猪肉以后一定大受欢迎。
这样想着,帝王们还把目光放到净身太监们身上。
净身太监们哪里见过帝王们如此信重的目光,他们当即保证,“陛下,这事奴才们有经验!”
他们人都阉的了,更别说猪了。
帝王们并不怀疑他们的实力,好歹他们的净身太监还有阉割经验,其他人连阉割经验都没有。
当然可能只有少数人能对阉割一事坦然以待,等姜叶和江雪讲起猪阉割的细节,诸朝不少男人都又青又白。
有心想不听吧,怕被人说感同身受,继续听吧,他们身心由外而内的感到不适。
心思敏锐的女人们注意到周身男人异样,十分疑惑,“至于吗?阉割的只是猪,又不是他们。”
说完有女人神色变得意味深长,看着男人们富含深意。
【猪阉割的时间越早越好,最佳时间为出生后的七天左右,这个时间它们反抗不剧烈,且伤口较小,可以快速愈合。
至于等猪大了再阉割,那时候弄出来的伤口可不容易止血。】②
“呼,原来只能阉小猪崽啊,好险,差点把大猪给阉了。”诸朝不乏有人后怕道。
到时候要是止不住血,别说美味猪肉了,就是猪他们都保不住。
【小猪阉割完以后,需要保证伤口干净,要是沾染上脏污,小猪很可能挺不过去。
说起这个,大家可能不知道古代的养猪环境,在人们印象里,是不是只有狗才会吃。屎,事实上古代人们也是拿屎喂猪的,那种方法被称为茅坑养猪,人们在上面拉屎,猪在下。面吃。
古代人嫌弃猪,不止是因为猪肉的味道,还因为猪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大家是不是隔着屏幕都感到不适?】③
“屎怎么了,屎可是好东西啊。”诸朝百姓们真心实意道。
对他们来说,粪肥能浇灌菜和田地,自然也能拿来喂养猪狗。
“哕!”百姓们不嫌弃屎,可贵族和帝王们不一样。
他们从没见过猪生长的污秽环境,现在乍然得知,腹部顿时一阵反胃,别提多恶心。
【古代的养猪环境,臭还是其次,主要是不干净卫生,在那样脏的环境里,会严重影响猪崽的夭折率。
所以像咱们现代养猪场,都很注重这方面。】
姜叶和江雪放出现代养猪场的视频。
诸朝百姓们睁大眼睛,“乖乖,猪们住的居然都是砖瓦房,比我们住的还好。”
他们自己都住不上砖瓦房呢,结果后世连猪都住的比他们好。
“何止,你们看猪圈多干净啊,地上连树叶没有也就算了,他们居然还把猪给洗的那么白净。”有家里养猪的人感叹。
“咳咳,他们的猪应该不是洗白的吧,咱们杀猪前都会洗猪,可就算把猪皮搓掉一层,猪也没从黑色变成白色啊。”
“既然猪皮不是洗白的,为什么后世猪能那么白?”其他人疑惑。
注意到这点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的困惑变成评论。
【关于猪的颜色,是因为咱们现在养殖的大白猪是外来物种,我们本土猪颜色大都是黑色。
至于为什么养白猪,主要是白猪长的快,黑猪一年能长一百五十斤左右的肉,而白猪半年就能长肉二百斤。
同等时间内,黑猪只能出栏一批,白猪可以出栏两批,所以尽管黑猪肉价格更高,但从总体利润看,白猪胜出。】④
“半年二百斤肉,养白猪比养黑猪划算多了,难怪后世养那么多白猪,我们也想养白猪!”
“问题是咱们现在没有白猪。”有人遗憾叹息。
“不是说朝廷已经派船出海了吗,到时候说不定能把白猪带回来,不过也别说半年二百斤肉的白猪了,家里的黑猪一年能长一百五十斤,我们也谢天谢地。”说到最后,养猪人们苦笑。
他们知道自己家的黑猪们很难达到后世的体重,因为他们粮食少,猪们吃的也不是很好。
【牛肉的话,在古代并不常见,因为古代需要牛耕地,禁止人随意滥杀。
然后是关于猪牛羊几种畜牧的生育情况,牛的话一年生一次,一次一只,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才会生两只,从这个生育数量看,就算古代大力培育牛,牛的数量也不会迅速上去。】⑤
“唉,牛啊。”诸朝古人叹息,为牛的生育数量感到叹息。
不过他们倒是没想到吃,而是发愁牛数量上不去,耕地怎么办。
【羊的话一年可以生两次,一次可生一到五只,跟牛比起来强,且大规模养殖,比养牛数量增加更快。
猪的话,可一年生两三窝,每窝数量十只左右,算是三种畜牧里,生育力最强的。】⑥
【不过还是那句话,畜牧住的地方得干净,可偏偏古人们没意识到这点。
所以古代养殖业发展不起来,还有部分的人为因素。】
说到最后,姜叶和江雪叹息。
诸朝古人只觉得脸颊发烫,“知道了,我们以后会打扫干净猪圈的!”
这事关他们家猪崽们的存活,可不敢怠慢。
不知道脏污对猪的形象也就算了,知道自然不能继续下去。
姜叶和江雪不知道诸朝古人已经打扫起猪圈,那些百姓的回答,也没有变成评论。
变成评论的,是另一群人的呐喊,“马呢,为什么没有马?”
有鸡鸭鹅,猪牛羊,为什么没有马?
诸朝少数民族政。权,一直困惑这个问题。
终于,在他们坚持不懈下,他们的话上了天幕。
【问我们为什么没有介绍马,可能是因为马距离我们生活太远了吧,我们常见的肉类有鸡鸭鹅、猪肉价格便宜,牛羊肉虽然贵一点,却也常见。
倒是马肉,挺少见的。】
“你们后世,对马的概念只有吃吗?”少数民族执政者们震惊。
这一刻,他们终于体会到中原贵族们听到后世牛肉自由时的震惊和心痛。
而萧绰,也终于明白姜叶和江雪对畜牧养殖介绍的标准。
想了一下,萧绰吩咐下去,“鼓励民间养鸡鸭鹅,朝廷着重养牛羊猪。”
“那太后,咱们马的比例,是否要调低?”臣子们问道。
这就是畜牧业的难处了,那就是粮草数量有限,无法兼顾。
“暂时先把马的比例降低,我有预感,后世已经不再需要战马作战了。”萧绰叹道。
就像后世耕种不再需要牛一样,尽管还不知道后世武器模样,萧绰却知道那绝对不再是战马。
相比起入主华夏,也有了农耕习惯的辽国,拥有更大疆域的元朝,因为畜牧数量争执不休。
“战马是我们国之根本,绝不能舍弃!”
35/125 首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尾页 |